11月5日,小鹏汽车在其新总部举办了以“涌现”为主题的2025小鹏汽车科技日活动。该活动聚焦“物理AI”,发布了小鹏第二代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小鹏Robotaxi、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飞行汽车4项重磅产品。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在过去6年的科技日活动上提出对未来的憧憬,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同时,AI正在创造全新的可能。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第二代VLA大模型,将面向全球商业伙伴开源;Robotaxi走向更大规模、走向世界,必须要有整车厂亲自去做;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拧螺丝”或进入家庭做家务,仍不是最佳商业应用场景;2026年,小鹏将推出3款Robotaxi。
在发布会结尾,何小鹏宣布,小鹏汽车的定位升级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全新VLA大模型面向全球进行开源
随着AI浪潮兴起,AI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让机器逐渐拥有了与物理世界互动的能力。然而在何小鹏看来,当下仍是物理AI涌现的初期。
11月5日,小鹏汽车发布小鹏汽车第二代VLA大模型。
“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率先开启了物理世界模型的新范式,是继端到端、标准VLA大模型后,智能辅助驾驶的又一次突破。”何小鹏介绍,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打破行业标准,去掉语言转译,以视觉为核心。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微信公众号
在会后的采访中,何小鹏进一步表示:“第二代VLA大模型,实际是将大模型运行中的语言,变成更适合物理世界的语言,大幅降低信息损耗,推理效率更高,反应更快。”
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可推演未来决策场景,生成更加真实的长尾场景。另外,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可同时应用于AI汽车、Robotaxi、机器人、飞行汽车。
何小鹏表示,基于第二代VLA大模型,小鹏汽车即将发布“小路NGP”功能,显著提升复杂小路与多车混行环境下的辅助驾驶表现。
此外,小鹏汽车第二代VLA大模型将面向全球商业伙伴开源,大众汽车成为其首个客户。
2026年将发布三款Robotaxi
“Robotaxi走向更大规模、走向世界,必须要有整车厂亲自去做。”何小鹏表示,2018年,全球首台Robotaxi投入运营,然而至今行业依然没能从技术试点进入规模化普及。
对此,小鹏汽车将在2026年推出三款 Robotaxi车型,同时启动Robotaxi试运营。小鹏Robotaxi将搭载小鹏第二代VLA模型,不依赖高精地图,实现规模量产,可以实现跨城市甚至跨国家的运营。
同时,何小鹏宣布,小鹏Robotaxi将与全球伙伴共建Robotaxi生态。高德将成为小鹏Robotaxi的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小鹏Robotaxi将接入高德聚合打车平台,同时双方携手出海。
对于未来无人驾驶的发展,何小鹏提出了全新设想:一种是全共享模式的Robotaxi,另一种是私享模式即有人开的L4级汽车。2026年,小鹏汽车将同步推出全新智驾版本汽车“Robo”,与Robotaxi同源,拥有相同的硬件配置、安全冗余和智驾能力,配备两套智驾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现场“走猫步”
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以极致拟人的外形、猫步般轻盈的步态亮相科技日活动现场。
该人形机器人拥有仿人的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未来将支持不同身材体型的定制。另外,IRON将采用全固态电池技术,为人形机器人长续航与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图片来源:何小鹏视频号“XP何小鹏”截图
由于丝滑的拟人步态表现,IRON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网友直呼:“太像人了!”
何小鹏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拧螺丝”或进入家庭做家务,仍不是最佳商业应用场景,真正商业化落地尚需时间。
“我们在测试中发现,人形机器人在执行如拧螺丝这类工厂任务时,其机械手损耗较快。一只人形机器人手部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此外,安全性仍是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环境面临的最大挑战。”何小鹏说。
何小鹏介绍,小鹏汽车的人形机器人将优先进入商业场景提供服务,2026年,小鹏汽车人形机器人将进入小鹏汽车门店承担讲解与服务等工作。
何小鹏还分析了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首先是缺乏训练数据,其次是规模化量产难。
对此,小鹏汽车在广州建立了小鹏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另外,人形机器人领域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软硬件供应链,小鹏人形机器人凭借与AI汽车技术同源的优势,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2026年年底,小鹏目标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
在飞行汽车领域,何小鹏透露,小鹏汇天正构建低空出行的两套飞行体系,分别是面向个人低空飞行的陆地航母和面向多人低空高效出行的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

A868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