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6 01:24:01 股吧网页版
一财社论:“与天下同利”成为进博会基因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一财评论员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在上海开幕。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中国举办的首场重要经济外交活动,更强烈释放出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信号。

  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发表主旨演讲,其中强调:进博会越办越好,很重要的是因为坚持“与天下同利”。

  进博会展览规模日益扩大、参展结构不断优化、合作内涵持续深化,彰显出中国与世界开放合作、共谋发展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世界以热诚参与回应中国,这场精彩的“双向奔赴”正汇聚成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这一点,在历届进博会上都得到了体现,而本届进博会更加突出。

  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在去年3496家的基础上新增了600余家,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也彰显了进博会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强大吸引力。

  本届进博会有四方面特点:坚持对外开放的筹办底色,推动共享创新成果,积极促进各方务实合作,兼顾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这些特点都反映出“与天下同利”的办会理念,也成为进博会越办越好的重要基因。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进博会是世界经济通向中国经济的入海口,也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桥梁。

  大海大洋的相通,实现同频共振,促进共同发展,最终要落脚到“与天下同利”上。

  一方面,中国的庞大市场是世界的庞大市场。

  进博会背靠的是中国大市场,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助力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共同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困局,产生的溢出效应不可计数。

  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地位,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已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以后这一群体和进口规模还会继续扩大,这是中国庞大市场的魅力所在。

  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经济工作中的重点之一。这不单是消除体制障碍促进国内循环的事情,也会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进博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博会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将持续扩大进口优质商品和服务,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满足老百姓消费升级需求,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

  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开放力度是中国的既定方针,也是全球机遇,而进博会是重要阵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制定“十五五”规划提出了建议,其中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专章部署,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本届进博会将以实际成果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正如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李强强调的那样: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事实上,很多国家、地区及企业,早已将中国持续加大开放力度视为自身机遇。进博会上的“摩肩接踵”就是各方对中国机遇的充分认可。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虽然进博会设置的初衷之一是为全球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平台,但现在进博会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卖场”,而成为各种创新元素的聚集和交流地,以及转变为实际生产力的沃土。

  因为进博会已成为全球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跨国公司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将进博会作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

  在进博会期间,将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论坛的核心定位和讨论框架是紧扣全球贸易秩序重构、开放贸易与安全发展、产供链韧性等国际社会高度关切的治理问题,这是进博会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探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新思路的重要创新。

  这同样是“与天下同利”的体现。既促进商业贸易增长,构建创新平台,又在国际社会高度关切的治理问题上提供建议。可以说这是全球范围内的“产学研”结合,必将迸发出更多更大的能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释放出中国与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强烈信号,必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开放红利。而进博会历年以来的迅猛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超大规模市场的蓬勃生机,充分践行了什么叫做“与天下同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