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作为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重要分论坛,《世界开放报告2025》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当天举行。
《世界开放报告2025》显示,世界开放呈现出“总体收紧、分化加剧、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2024年,世界开放指数同比微降0.05%,较2019年下降0.34%,较2008年下降5.39%,表明世界开放水平仍处于收缩通道。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指数同比上升0.42%,成为维持世界开放的重要力量。
中国继续走在开放前列。《世界开放报告2025》显示,1990年至2024年,中国开放指数从0.5891跃升至0.7634,35年间提升近三成,增速稳居全球前列。中国开放政策指数提升24.6%,开放绩效指数大幅增长37.89%,两项关键指标在主要经济体中双双领先。2024年中国开放指数在主要经济体中均位列第一。
传统开放引擎明显乏力
当前,单边主义扰动全球经贸洋流,地缘博弈迷雾遮蔽国际合作航路,世界正站在“开放还是封闭”的十字路口。
《世界开放报告2025》显示,世界开放呈现出“总体收紧、分化加剧、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其中,分化日益加剧。一方面,社会开放保持活跃,但经济与文化开放双双承压。2024年,经济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22%,文化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58%,均低于2019年和2008年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分化愈发清晰。欧洲与中亚地区、北美地区成为仅有的两个开放收缩地区,传统开放引擎明显乏力。
令人欣喜的是,动能正在转换。《世界开放报告2025》提到,世界开放的未来,将更加依赖新兴力量。数据流、绿色电、产供链价值链在全球南方交汇,正推动工业化迈向共享、低碳、互联的新征程,有望开启一个更加多元、包容的开放新纪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表示,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自我封闭中实现独善其身。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虽遇逆流,但其大势不可逆转。 筑起“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只会割裂世界市场, 扰乱全球产业链,最终拖累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
中国开放指数在主要经济体中均位列第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开放情况引人关注。
《世界开放报告2025》显示,中国继续走在开放前列。1990年至2024年,中国开放指数从0.5891跃升至0.7634,35年间提升近三成,增速稳居世界前列。
“特别是,中国开放政策指数提升24.6%,开放绩效指数大幅增长37.89%,两项关键指标在主要经济体中双双领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表示。
在当前世界开放总体收紧的背景下,中国的开放逆势扩大。《世界开放报告2025》显示,2008年以来和2019年以来,中国开放指数分别上升12.44%和1.44%,2024年同比上升0.5%,在主要经济体中均位列第一。
廖凡表示,这既表明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强决心,也展现出中国特色开放路径的强大生命力,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开放事业注入了宝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中国的开放实践、开放举措已成为世界开放的确定性力量。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王雪坤表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跨国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投资空间。截至2025年7月,外商在华投资设立企业累计127万多家,投资额超过3万亿美元。近5年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世界前列。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多年来,进博会搭建起开放、合作的平台,国际公共产品属性进一步凸显。
王雪坤表示,进博会向世界开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有力促进了全球商品与服务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