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以“开放共创新机遇合作共享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正式启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李强表示,进博会是世界经济通向中国经济的入海口,也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桥梁。今年进博会的参展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充分彰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此外,本届进博会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汽车及智慧出行、技术装备、消费品、农食产品、服务贸易六大展区和创新孵化专区上,迎来多项创新成果全球首发首秀。有关分析指出,进博会正不断释放“展品变商品”溢出效应,对中国而言,进博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对世界经济,进博会则是抵御逆全球化的“防火墙”,为动荡中的全球经济注入了确定性。

“与天下同利”
李强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进博会是世界经济通向中国经济的入海口,也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桥梁。今年进博会的参展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充分彰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李强指出,进博会越办越好,很重要的是因为坚持“与天下同利”。反观当前国际上一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行为,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扰乱世界经济运行。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应当秉持什么样的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李强同大家分享3点看法:一是坚持平等互利,夯实正当的共同利益基础。越是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国际纷争加剧,越要坚持平等互利合作、拥抱自由贸易,在携手发展中推动化解矛盾和问题。二是始终坚守道义,切实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应当义利兼顾、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三是推进治理改革,完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中方愿同各方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倡议在国际经贸领域落地实践,改革完善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李强表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多确定性。集中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的确定性。中国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推进高质量发展,将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新的重要贡献。二是开放的确定性。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格鲁吉亚总理科巴希泽、塞尔维亚总理马楚特、尼日利亚众议长塔杰丁、斯洛文尼亚国民委员会主席洛特里奇、阿联酋总统特别代表齐亚布亲王、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穆勒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视频致辞。来自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及政商学界代表约1500人出席开幕式。
外方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表示,进博会为推动开放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展示了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大国担当。各方愿深化同中方在经贸、互联互通、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维护自由公平贸易,共促发展繁荣。
461项创新成果亮相
本届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举办,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在去年3496家的基础上新增了600余家,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43个交易团、700多个交易分团到会洽谈采购,专业观众注册达到44.95万人。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动共享创新成果是本届进博会的一大特点,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在会上进行展示,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利润场、应用场。
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吴政平介绍,在展区策划上,本届进博会更加注重前沿引领。企业展设置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汽车及智慧出行、技术装备、消费品、农食产品、服务贸易六大展区和创新孵化专区的整体架构,积极呼应“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消费理念,创新打造“进博体育公园”“国际汽车文化展示区”等亮点板块。
在展示内容上,本届进博会更加注重创新突破。全球头部企业齐聚进博会,既有全球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四大粮商等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参与,也有多家医疗领域跨国企业携多款聚焦慢性疾病、罕见病治疗的医疗产品重磅亮相。很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将首次参展,并带来首秀新产品。
以第六次参加进博会的瑞士空气净化信息科技公司IQAir为例,IQAir全球首席执行官Frank Hammes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公司选择在进博会上进行Atem X珐琅臻彩系列空气净化器的全球首发,展现了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希望通过进博会深化中瑞文化交流、推动绿色健康科技发展的决心。期待借助进博会平台,与中国消费者、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科技+文化”融合的更多可能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此外,在展会成效上,本届进博会更加注重发展赋能,包括引入新流量,首次设立“跨境电商优选平台”及“跨境电商服务区”;打造新模式,例如,引入国际知名专业展会资源,实现展商资源共享和效应叠加;提供新服务,数字服务更加优化,智慧导航系统实现展馆内外无缝衔接,AI数字服务管家提供多语种实时咨询服务等。
5个国家迎来“主宾首秀”
除六大企业展区和创新孵化专区外,本届进博会上,国家综合展区也进一步升级。
据了解,本届进博会国家展共有6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瑞典、阿联酋、格鲁吉亚、哥伦比亚、尼日利亚、泰国等6国担任国家展主宾国,除泰国外,其余5个国家均为首次担任主宾国。
其中,阿联酋将展示新兴领域发展成果与服务能力,凸显区域经济枢纽综合优势,参展期间还将上演国宝级传统民俗舞蹈阿亚拉舞;尼日利亚将重点展示矿石资源及丰富农产品等优质产品;格鲁吉亚将通过开放式厨房提供地道美食、传递热情好客之风,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呈现古老的字母系统、酿酒工艺及音乐舞蹈艺术;瑞典将呈现绿色科技、数字化和高端制造等领域最新成果;哥伦比亚则将以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表演、专业咖啡杯测、美食品鉴等活动展示南美文化魅力。
中国馆方面,将全面展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展品包括CR450动车组模型、月球科研站沙盘和“嫦娥五号”月壤样本、6G应用场景裸眼3D展示、脑机接口平台等前沿科技展项。同时,中国馆将系统呈现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消费季”“购在中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展示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取得的显著成效,还将展示中国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提供便利的务实举措和实际成效。
吴政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国家展还将集中展示多双边合作成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将积极推动中拉论坛、中国—中亚峰会、中欧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机制成果落地。越南、古巴、埃塞俄比亚等9国将举办与中国建交的周年庆典活动,展示双边合作成就等。
不断释放展品变商品溢出效应
在盛秋平看来,进博会是近距离观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舞台”,也是沉浸式感受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体验区”。据介绍,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过15万亿美元。进博会背靠中国大市场,前七届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
盛秋平进一步表示,商务部通过进博会平台,持续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开放创新,打造“投资中国”“购在中国”“出口中国”等品牌,为“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据悉,11月5日,商务部启动了“购在中国”的年度重头戏——2025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活动,联动第八届进博会,组织各地聚焦首发经济,围绕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集中推出惠民便民优惠举措。
例如,上海将举办进博消费嘉年华,广西将举办东盟好物购物节,将更多国际精品引入国内市场;深圳将举办“数字生活礼遇”活动,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打造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产品发布和场景体验活动;北京将举办全球首发节,推出国潮产品和智能科技首发站,重庆举办国际时尚周,将首发数十种桑蚕丝产品,展现精湛的传统技艺和前沿的丝绸科技。
“进博会正不断释放‘展品变商品’溢出效应。对中国而言,进博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当全球首发经济与本土消费升级相遇,进博会便成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试验场,其构建的开放生态,也正在倒逼国内制度创新。对世界经济,进博会则是抵御逆全球化的‘防火墙’,更重要的是,进博会传递的开放信号,为动荡中的全球经济注入了确定性。”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