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程丹
中期分红的队伍逐步扩大。近期,兴业银行在披露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的同时,首次公布了中期分红方案,分红金额超百亿元。此前,立讯精密、中国中免、中国中车等多家龙头上市公司也公布了首次中期分红计划。
中期分红是上市公司向资本市场传递经营质量的重要信号。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一批上市公司尤其是行业龙头正在用真金白银对全年经营情况进行注脚,也反映出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积极预期。中期分红不仅延续了分红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更构建起“年度分红+中期分红”的多元回报机制,将进一步吸引中长期稳定资金配置,形成“经营向好—分红回报—估值修复”的正向循环。
多家龙头企业首次中期分红
多家龙头企业在近期公布了首次中期分红计划。兴业银行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该行计划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兴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陈信健介绍,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65元,分红总额达到119.57亿元,占半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0.02%。
自2007年上市以来,兴业银行已累计分红2161亿元,是普通股融资的2.3倍,并且连续15年提升分红率,去年分红率首次突破30%,此次首次中期分红延续了分红的持续性、稳定性,持续向市场传递价值信号。
首次中期分红的还有立讯精密、中国中免、燕京啤酒、中国中车等龙头企业。立讯精密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归母净利润115.18亿元,同比增长26.92%,公司还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65.18亿元至171.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9%至28.59%。在此背景下,立讯精密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6元,合计派发金额11.65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推出中期分红。
中国中免也在三季报中表示,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5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为5.17亿元,占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重为16.95%。中国中免表示,中期分红是结合公司经营发展实际、财务状况、现金流情况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进行的安排,意在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
国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开表示,一批行业龙头正在用真金白银稳定投资者预期,这不仅是企业自身经营稳健、现金流充沛的实力展现,更是A股市场生态走向成熟、更加注重股东回报的标志性信号。头部公司的引领示范清晰地向市场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国内核心资产具备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稳定现金回报的能力,价值投资的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大手笔、高频次分红增加
截至10月31日,218家A股公司发布三季报利润分配方案,合计拟现金分红466.19亿元,拟分红公司数量和金额均保持高位。
若把时间拉长看,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共有1033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现金分红预案,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其中38家公司进行多次分红。全市场现金分红总额7349亿元,89家公司年内分红金额超10亿元。
一些企业的分红频次较高。三七互娱是目前唯一一家,2025年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均宣布分红的上市公司,总派息达到0.63元/股。迈瑞医疗、御银股份、玲珑轮胎和金能科技在一季报、半年报中宣布分红;远翔新材和行动教育则在半年报、三季报宣布分红。
一些企业的分红总额不少。格力电器三季报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共计派现55.85亿元。据了解,格力电器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776亿元,含回购及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的55.85亿元,持续以高额分红回报广大投资者。五粮液三季报的利润分配预案显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78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100.07亿元。
同时,已有300余家公司的“红包”已经到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现金红包已经派送完毕,对应金额分别达到541亿元、166亿元;而“三桶油”高额分红也已派发,合计分红金额约825亿元。以每股分红比例看,在已经实施的中期利润分配中,硕世生物、吉比特、东鹏饮料等5家公司的每股分红水平在2元以上。
常态化分红成新风尚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中期分红队伍,背后是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持续增强,一年多次分红逐渐常态化。新“国九条”提出,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去年以来,A股市场常态化分红机制逐渐形成,共有3720家公司在2024年进行了现金分红,包括年度和中期分红,合计约2.4万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刷新历史纪录,更是连续3年站上2万亿元关口。
有不少企业在未来3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中,主动向投资者传递对未来盈利能力和回报水平的信心,表示在当年盈利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的情况下,原则上每年都进行一次利润分配,且包含一定比例的现金分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进行中期现金分红。如精工钢构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在2025年度至2027年度,每一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度归母净利润的70%,或分红金额不低于4亿元的孰高值。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持续优化分红政策,在分红比例和频次方面,采取差异化策略,对处于不同行业与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应设置差异化要求,如鼓励科创类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自身创新与长期发展,对于处于成熟期、盈利稳定的企业则鼓励提升分红额度与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