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以来,A股市场呈现出显著的风格切换迹象。一方面,银行、公用事业等传统价值板块表现亮眼;另一方面,此前走势强劲的有色、新能源、创新药等热门板块,近期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对此,多家券商在研报中提示,市场存在风格再平衡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在牛市环境且市场估值处于高位的背景下,年底通常容易发生风格切换,并建议 11 月采取均衡配置策略,重点布局科技、周期以及部分核心资产行业。
风格切换概率加大
“从历史上看,市场估值处于高位时,在年底容易发生风格切换,主要受政策和产业趋势、基金调仓等因素驱动。”华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邓利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5年以来5次中有4次在年底风格发生了切换,且大多切换至金融或消费等稳定类板块。
邓利军表示,在牛市环境下,政策与产业趋势、基金调仓等,是决定年底市场风格是否切换的核心驱动因素。此外,即便领涨风格整体未变,内部板块也可能在年底出现从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换的情况。
机构行为可能成为风格切换的主导。中航证券数据显示,三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最多的申万一级行业为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减仓最多的行业为银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电子继续稳居超配比例第一行业,且依旧远多于其他行业,第二、三名为通信和电力设备;低配前三大行业为非银金融、银行、计算机。
东吴证券最新研报分析,从机构行为视角看,四季度往往存在主线板块收益兑现的压力。前期主线板块经历持续上涨后,积累了较为可观的涨幅,且资金层面呈现偏高拥挤度。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电子行业持仓占比达25%,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板块仓位超40%,均创历史新高。重仓TMT的机构在前三季度普遍积累了丰厚浮盈,而四季度作为全年业绩定调的关键时期,机构的核心诉求会从追求超额收益转向锁定利润。一旦部分机构率先兑现,其余持筹机构将面临“他人兑现即自身受损”的压力,进一步强化阶段性调仓动力。
中信建投也表示,基金三季报显示电子行业配置比例超过25%,双创板块超过40%,成长风格超过60%,均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这可能引发结构性调整。
长期仍看好科技板块
随着三季报披露完毕,市场进入业绩“真空期”,此前预期较高的科技板块可能会遭受较大压力。
“进入11月,在科技成长板块高估值的背景下,预计市场波动进一步加大。”中原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事实上,一些热门科技股已经出现了明显回调趋势。比如新易盛、中际旭创等AI概念股虽然三季报业绩亮眼,但是在业绩发布后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调。
国盛证券表示,目前,以TMT为代表的科技资产不仅在股价与估值上明显处于相对高位,而且在机构筹码配置中也首次突破40%,所以当前的极致分化不仅体现在“价”上,更体现在“筹码”上,这也为潜在的风格收敛奠定了重要基础,短期的风险偏好调整则可能成为筹码顺势调整的重要诱因。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券商仍然看好科技板块的机会。
“长期来看,科技成长主线的行情尚未终结,仍具备持续布局价值。”东吴证券前述报告表示,宏观要素的前瞻性和观测价值要远高于估值要素,2021年成长见顶的拐点,实际源于美元指数触底回升对估值泡沫形成压制。在现阶段,美国开启降息周期,将进一步打开市场降息预期与流动性宽松空间,从全球流动性环境与资产比价视角出发,中期继续看好成长股的配置价值。
均衡配置为上策
对于11月市场,多家券商建议均衡配置,其中,传统价值股受到不少券商青睐。
国金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结合三季报数据与基金增减配情况分析,非银金融、钢铁、基础化工、机械等行业的资本回报已出现明显改善。然而,这些行业并未获得投资者青睐,甚至被基金减配。当前市场环境下,原有高景气赛道出现一定扰动,与此同时,更多领域的景气恢复正呈现“星星之火”态势,为市场实现再均衡提供了基础。
国金证券还表示,当前全球制造业复苏的驱动因素虽然不统一,但方向正逐步趋同。具体来看,美国复苏得益于AI产业的外溢效应,欧洲依赖周期性回暖与财政政策转变,新兴市场则依靠资金回流与产能重建的长期趋势。而降息周期的到来,可能使上述驱动因素形成共振。
国金证券推荐三大方向:一是铜、铝、原油、锂等上游资源;二是工程机械、重卡、锂电、风电设备等资本品;三是国内价格企稳、内需回升背景下的煤炭、食品饮料、航空等板块。
国盛证券也表示,建议以适当均衡的配置应对短期市场波动。相对高位的资产配置中需更加重视景气验证的支撑,优先关注有色、锂电、存储等,在相对低位的资产配置中优先关注具备红利属性的低位资产,如煤炭、运营商、电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