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必须面对的,面对失败,最需要的是耐心。
截至2025年9月,松禾资本投资的科技企业已超200家,既有早期参与投资天使轮的上市公司,也有中期加码后爆发的科技明星,其中包括商汤科技、奥比中光、德方纳米等多家成长起来的科技公司。
◎记者何漪
始终与创业者为伍、积极投资科技创新,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是国内风险投资领域的一位先行者。松禾资本的投资清单上有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创新企业——越疆科技、大疆创新、奥比中光、商汤科技、德方纳米……
“科技创新,需要耐心对待。风险投资要保持耐心,成为和创业者一道并肩作战的‘时间合伙人’。”近日,厉伟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坦露自己三十余年致力投资科技创新的感悟。
“科技投资不是赌运气”
20世纪90年代初,厉伟离开北大,南下深圳,一头扎进资本市场,积极创业投资,一晃已超过三十年。
1997年,厉伟创立松禾资本,取义“松挺拔,刚直不阿;禾茁壮,经世济民”。自此,厉伟把硬科技作为核心的主航道,投资领域包括数字科技、精准医疗、创新材料等。
华大基因是厉伟早期投资的科创项目之一。2000年前后,基因测序技术应用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华大基因作为国内的一家行业先行者,面临着技术研发投入大、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等诸多困难。厉伟通过研究,瞅准了基因技术在医疗健康、农业育种等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在一番深入调研后果断决定投资华大基因。
厉伟介绍,松禾与华大的合作从“克隆猪”开始。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克隆猪”技术的推广工作被搁浅,但松禾资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此后,松鹤不仅多次追加投资,还利用自身资源为华大对接产业链,整合上下游资源,助其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市场空间。2017年,华大基因作为“基因测序第一股”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2年,华大基因分拆华大智造并成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科技投资不是赌运气,而是要有专业、勇气和耐心。”谈及投资“心法”,厉伟总结说。
专业是第一位。厉伟说,投资科技创新标的,往往是早上去看尿片企业,更多的是看采用材料的吸水性、舒适性等,到了下午又可能切换到芯片公司,更多的是看信息科学、封装技术等,科技含量不同、商业模式不同、生产流程也不同,这不是同一批人所能看懂的,所以必须依靠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分工和研究。
第二是勇气。科技企业的成长路径大概率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路径很可能发生偏移。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暂时脱离预想方向时,投资人须要坚守初心、保持勇气。
第三是耐心。科技含量越高的企业,成长时间往往会越长。有的企业从天使轮到上市甚至需要十几年,这就要求投资有足够的耐心,才能等到科技企业成长壮大,开花结果。
截至2025年9月,松禾资本投资的科技企业已超200家,既有早期参与投资天使轮的上市公司,也有中期加码后爆发的科技明星,其中包括商汤科技、奥比中光、德方纳米等多家成长起来的科技公司。
“投资人是创业者的同行者”
厉伟是一位投资人,也是一名创业者。
他早期曾深度参与资本市场的创新,比如设计发行国内证券市场第一张可换股债券、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策划操作第一起上市公司收购案……这些经历,让厉伟特别能够对创业者的不易产生共情。
“创业者总是寻着微光,走上那条崎岖不平的险路。没有哪位名将的成功之路不是历经磨难,这很残酷。但我们没有魔法,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厉伟如是说。
厉伟向记者回忆起投资德方纳米项目时的情形。彼时,德方纳米创始人孔令涌在实验室里用一个全新的合成方法,做出了纳米级磷酸铁锂。公司在做中试线(验证工艺可行性与产品稳定性)时资金紧张,最后是松禾资本投的钱解决了燃眉之急。
让厉伟深有感触的是孔令涌的创业精神。“从很早开始,孔令涌就像是钉在了工厂里面,吃住都在工厂一线,最后一步步做到了现在的规模。他其实是中国无数创业者的一个缩影。”厉伟说。
对于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历程,厉伟有个形象的比喻——创业企业成长大都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像老鼠,为了生存,企业几乎没有选择权,遇见什么吃什么;第二阶段像狼,企业面对弱小者会掠食,面对进攻者则会退让;第三阶段像老虎,企业拥有领地的话语权,能进攻能抗衡;第四阶段是“会飞的老虎”,“翅膀”就来源于资本的力量,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创业和爬山一样,都是不断攀登高峰的过程。”厉伟说,很多创业者都是在攀登心目中的那座山。投资人是创业者的同行者,在不同的特定阶段可以作为补给者或者是向导来进行指导,但最终的上山之路还是要创业者自己去爬。“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看:第一是欣赏创业者,欣赏其精神;第二是同行者,不断学习、汲取创业者的精神,并传播给其他人。”
做坚定的“时间合伙人”
“失败是必须面对的,面对失败,最需要的是耐心。”这是2020年厉伟登顶珠穆朗玛峰后的感悟。那一年,他57岁。
为了登顶珠峰,厉伟准备了近十年时间。从慢跑开始,到徒步戈壁,到挑战马拉松,到参加250公里的全球极地长征越野等,最后成功登顶珠峰,从而弥补了2018年他在海拔8300米处停下脚步、放弃登顶的遗憾。
他说,在变化莫测的大环境中,要学会衡量自身的能力,时刻保持敬畏,拥有行稳致远的耐心,方能有所收获。
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同样须要耐心对待。
“信息技术、光电芯片、航空航天、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材料突破……几乎所有硬科技企业的发展,都难以脱离长周期这一客观特性。”厉伟说,下一个科技浪潮将来自硬科技,中国企业必须在全球化国际竞争当中掌握硬科技。
厉伟给松禾资本制定了投资目标,旗帜鲜明地聚焦硬核科技,主要是三个方向:一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科技;二是以基因检测为主轴的精准医疗;三是主攻创新材料突破。
创投机构如何更好地支持创新?厉伟认为:首先是紧跟国家战略,做负责任投资,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其次是了解宏观趋势,寻找新的投资方向;最后是寻找优秀创业者,并为其赋能。
面对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新形势,厉伟说,松禾资本未来会继续聚焦数字科技、精准医疗、创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为创业者的科研成果寻找转化路径,提供资源支持。“我会一直做创业者身边最坚定的‘时间合伙人’,用资本的温度与专业的力量,陪伴更多科技企业走好成长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