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芳
第138届广交会11月4日刚闭幕,第八届进博会11月5日就紧接着开幕。近期各大展会密集举办,中国再次向世界发出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积极信号。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受访专家认为,下一步我国扩大开放将更加积极主动,重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以扩大进口为抓手,促进对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推动制度型开放“更进一步”。
积极扩大进口贸易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并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下一步,扩大进口仍是重要的政策方向。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撰文指出,要积极扩大进口,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
“积极扩大进口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对引进国际先进要素、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此前在《2025中国进口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随着加工贸易占比下降,一般贸易进口占比提升,我国进口结构将持续优化。扩大进口成为未来开放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议加快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优化贸易结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扩大进口中,不仅要优化结构,还要更多参与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制度型开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孙浦阳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进口与自主开放、单边开放是高度适配的,通过扩大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规模,既能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现中国扩大开放的担当,又能逐步凝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制定贸易规则的认同感。”
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
数字贸易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数字化的集中体现,是当前全球贸易中最活跃的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打造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推动数字贸易制度创新,建设开放层次高、制度创新多、营商环境优、辐射作用强的数字贸易集聚发展高地,引领带动全国数字贸易发展。
近年来,全球和中国的数字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此前联合发布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为3857.6亿美元,增长5.2%,增速较2023年上升近2个百分点。
数据跨境流动是数字贸易开放的必要条件,如何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是当前行业发展的痛点。在李俊看来,要进一步健全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机制程序,规范有序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为数字贸易发展营造更为便利的发展环境。下一阶段,我国有望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不断推动数字领域的有序开放和数字贸易的发展。
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着力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
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对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模式是我国制度型开放的缩影之一。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实施,标志着首次在全国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之前期已经发布实施的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形成了我国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体系。
“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提升负面清单管理能力,加强重点行业监管,优化资金、技术、人员、数据等要素跨境流动监管,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形成与负面清单管理相适应的服务贸易监管和服务体系。”李俊表示。
在他看来,下一步,国家将着力进一步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加强规则对接和规制协调,持续优化服务贸易营商环境。
包括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消博会等在内的贸易促进平台都是我国重要的开放平台。过去七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额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未来,随着平台聚合带动作用进一步释放,有望推动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为我国扩大开放增添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