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鼎科技(000409)携手华为正式发布历时两年潜心研发的“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该模型深度融合化工工艺机理、专家经验与设备质量数据,成功打通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将人工智能打造为化工企业自主运行的核心引擎。目前,该模型已在榆林能化、鲁南化工、未来能源等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实现落地应用,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新动能。
当前,化工行业在智能化转型进程中面临多重挑战:工业场景复杂多变、工艺机理深奥难懂、多源数据融合困难、专家经验难以有效复用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生产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高效、安全、低碳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云鼎科技立足行业痛点,联合华为开展专项研发,最终推出“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生产模式。
该模型实现三大关键技术突破:其一,突破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障碍,通过整合工艺机理、专家知识、设备运行数据与质量指标,构建起具备高泛化能力的行业知识底座,推动生产决策从“经验驱动”向“知识、经验与数据协同驱动”跨越;其二,攻克复杂工况适应性难题,引入强化学习与自适应优化机制,赋予模型在线学习、实时调优的能力,大幅提升波动环境下的决策准确性,确保复杂工况下生产系统稳定运行;其三,打通智能分析到控制执行的完整路径,结合APC先进过程控制技术,打造“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闭环,实现生产过程自主优化与智能调控,推动化工运营模式从“人控为主”向“自主运行”转变。
与通用型大模型不同,“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具有鲜明的行业属性与实用价值。在行业属性方面,该模型并非通用大模型的简单移植,而是深度融合高端化工工艺机理与专家经验,扎根化工生产实际场景的专用化、专业化工业AI工具;在全流程优化方面,模型覆盖配煤、气化、精馏、净化等关键生产环节,支持跨工序协同优化与全局能效提升,具备“预测—优化—控制”一体化落地能力;在工程化应用方面,模型已在多家大型化工企业规模化部署,关键指标预测误差控制在3%以内,系统投用后人工干预频次降低90%以上,其稳定性与经济效益显著,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升级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已在六大高价值场景中展现出强劲赋能效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保障安全。在气化配煤智能优化场景中,模型构建的高精度煤质预测模型,将灰熔点、黏温特性等指标预测偏差控制在3%以内,煤质检测周期从1—2周大幅缩短至5分钟,不仅实现吨煤成本降低,更有效减少了气化炉非计划停车风险;在甲醇精馏工艺智能优化场景中,通过融合AI大模型与APC先进控制技术,实现吨甲醇蒸汽消耗量下降3.95%,年综合创效超300万元,同时显著降低了废水中甲醇含量。此外,该模型还广泛应用于低温甲醇运行优化、硫回收智能巡检、AI综合分析识别与预警、带式输送机智能监管等关键场景,全方位提升化工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展望未来,云鼎科技将持续深化“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的迭代与应用。一方面,围绕现代高端化工全链条构建高精度预测模型矩阵,实现从配煤、煤气化、合成到成品的全流程关键环节覆盖;另一方面,通过全流程工艺参数动态自主优化,助力化工企业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控,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与运营效率。作为扎根化工行业的专用化工业AI引擎,“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不仅已在多家大型企业验证了工程化价值,更将成为推动化工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力量,加速化工生产向全流程自主优化运行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