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6 12:57:50 股吧网页版
广东“AI+机器人”竞技十五运:场上争干活 场外抢订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记者陈梦璇广州报道

  一位特殊的火炬手在广东诞生。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现场,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夸父”手持1.6KG的火炬,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完成百米传递任务。

  “科技创新是火,实体经济是炬。”在广州站第50棒压轴火炬手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此感慨,当前正步入一个物理世界与人工智能全面融合的新时代,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将越来越智能,这也是机器人参与火炬传递的意义所在。

  从“走起来”到“接棒”跑起来,再到在十五运会各个岗位场景里“干起来”,广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正凭借场景牵引和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打通技术、场景到盈利的闭环,全速迈入以实效为导向的商业化“下半场”。

  “机器人天团”升级亮相

  起步、奔跑、挥手、交接,百米火炬传递任务中,“夸父”稳执圣火、步伐稳健,具象化呈现乐聚机器人的动态运动控制、负重平衡、复杂环境适应三大核心技术。

  这些技术,正是为适配火炬传递的严苛要求所进行的针对性升级。十五运会大规模、高并发、多任务、强互动的场景需求,对机器人的导航避障、人机交互、群体协同能力提出了极限挑战,垂直领域的专用机器人解决方案,推动了具身智能向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融合方向精准突破。

  乐聚通研工程师吴嘉阳介绍,在“夸父”原有标准化量产机身基础上,联合哈工大、北京通研院,重点优化运动控制算法,提升其抗扰性和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同时,依托中国移动5G-A网络构建稳定通信“高速公路”,实现第一视角高清画面实时回传,上行速率20Mbps、时延仅20ms,无需技术人员陪跑也能精准远程操控。

  火炬传递之外,赛事幕后的保障场景,更凸显机器人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价值。

  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自主研发的“氢立方”巡检班组,集结人形、四足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及无人机,以氢动力系统构建全方位巡检矩阵;深圳供电局则通过“AI+机器人”,实现海陆空立体化智能巡检,推动保供电从人海战术向人机协同转变。

  在海心沙的全空间智能体验中心,广汽集团研发的第四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Mini承担接待引导、辅助安检、安防巡检等工作。在化身智慧“保安”之前,GoMate Mini还是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的“跑步搭子”。

  “智能算法需要和场景配合和训练,我们前期在场馆内采集大量数据,专门为赛事训练了专用场馆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广汽人形机器人团队的COO周仁义介绍,在广州赛区有10台GoMate Min在核心交通枢纽站点投入服务。赛事后,这些机器人还将进入汽车产线及汽车后服务市场等领域。

广汽“智能方阵”亮相广州火炬传递,图源广汽集团。

  这一路径是广东机器人企业商业化的典型策略。

  通过高曝光度的赛事场景,完成技术公信力建设,再快速切入利润更稳定的产业级市场,降低市场教育成本。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学域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强表示,当前机器人正经历由“模型驱动”向“多模态数据驱动”的范式革命。

  这一变革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感知、规划、自适应与人机交互能力,推动其从实验室和工业场景走向人类生活空间,实现使用场景拓展、部署成本降低与作业灵活性提升。

  从智慧电工、智慧保安,到六足导盲机器人、咖啡机器人,十五运会构建的立体智能机器人服务网络,本质上是广东机器人产业全品类覆盖能力的缩影。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24万台,占全国产量的44%,已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这意味着,全国每10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4台来自“广东制造”。

  目前,广东省机器人产业企业生态高度集聚,全省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5.5万家,深圳、广州、佛山等地已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协同发展的集群。

  这种产业生态的完备性,使广东能快速整合资源响应多元需求,而赛事场景则成为检验这一能力的关键场景。

  在5G-A、垂直大模型等技术底座的加持下,机器人被赋予了更高阶的跨场景泛化能力,能够快速适配多元产业需求,不仅在赛事中“披挂上阵”,还会将从赛事中迭代的技术、积累的场景数据长效转化,进一步反哺算法优化与技术迭代,通过赛事验证渗透到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广东AI+机器人“跑起来”

  场景即试验场,需求即牵引力。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全运会的场景需求正成为技术的突破的加速器,既倒逼技术研发,也在赛时完成大规模场景验证,推动技术长效转移,最终沉淀为大湾区产业资产优势。

  2024年被业内视为“具身智能元年”。经过年初的技术展示热潮,广东的AI与机器人企业正进入以实效为导向的商业化“下半场”,市场端已传来积极信号。

  近期,越疆科技拿下瑞德丰签署超8050万元采购合同,优必选中标1.26亿元的“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项目。

  这波订单潮不仅为行业“打样”,也折射出广东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从技术展示转向刚需采购,在高端制造、科研服务等利润稳定的B端市场,探索到盈利模式;订单金额突破千万元,标志着企业进入规模化交付,这也是产业从培育期迈向成长期的一大标志。

  在聂强看来,机器人技术转化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死亡之谷”,关键在于提升技术的可用性与易用性。只有当技术真正匹配场景、易于部署,才能形成良性的商业化循环。

  “广东是全球机器人产业不可多得的‘应用试验田’。”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指出,本地庞大的市场需求与完备的产业链生态,构成了广东在机器人赛道上的核心壁垒。

  政策与市场的共振,进一步放大了广东的产业优势。截至2024年底,广东已建成3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99个优秀场景,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广东公布48个“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涵盖制造业、建筑、能源等8大细分领域。

  生态协同,正加速技术从样品走向产品。广东AI+机器人已形成从核心技术攻关,到典型场景推广,再到产业生态培育的全链路支撑体系。

  近期,广东推出12条“真金白银”措施,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生态建设,发布一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典型场景,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落地。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透露,接下来将持续完善产业布局、强化技术攻关、培育优势企业,致力于将广东打造为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一极。

  如果说技术突破让人形机器人“站起来”,那么真实的订单、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真正标志着它“跑起来”。广东,正见证这一关键转折的到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