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6 15:10:30 股吧网页版
板块掀涨停潮,新一轮电力超级周期要来了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林春挺

  11月5日至6日,电气设备板块呈现连续大涨态势。11月5日,该板块涨停或涨幅超过10%的个股接近30只;6日截至午间收盘,该板块涨停的个股超15只。

  这波电气设备板块的强势上扬,其背后与近日行业对AI发展与电力供应的看法有关。

  当地时间周三,英伟达CEO黄仁勋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将赢得人工智能竞赛。”他将中国的潜在胜利归功于更有利的监管环境和更低的能源成本。

  与此同时,“瑞银”最新发布的研报称,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押注的赛道或许不是AI,而是电力。该行预测2028-2030年中国电力需求年增速将飙升至8%,标志着中国电力行业将进入持续5-10年的“超级周期”。

  高盛报告则指出,到2027年,AI服务器的耗电量将是五年前云服务器的50倍,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预计将暴涨160%。

  “AI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其核心冲击理论上属于相对短期的,大概在5年之内。若时间足够长,问题或许不大,但5年内的集中冲击影响较大,对中国亦是如此。

  林伯强向记者表示,理论上,中国保障电力供应没问题,中国能源系统全球领先。但AI冲击下,中国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在满足电力需求的同时实现低碳转型,这一挑战必须积极应对。

  林伯强表示,“十五五”期间,能源领域工作核心是能源基础,即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它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大幅增长、保持中国在上游的竞争力,中游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就极为关键。新型能源体系包含上游供给侧(电源,如风电光伏制造、装机制造等),中国在这些方面已全面超越世界一流水平。

  10月2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地位,对电力系统建设指引了消纳、韧性、电气化等中长期的发展重心。

  林伯强认为,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大致有这几方面:其一,进行煤炭的低碳信息化改造;其二,电动汽车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还能成为巨大的储能场景,通过车网互联互动形成类似虚拟电厂的概念,从而发挥复合作用,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持;其三,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氢能产业在制氢、储氢、运输以及终端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建设;其四,进一步推动电网智能化发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其五,在电网侧大规模布局储能设施,以此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

  在氢能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是氢能自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能源法》之后,再次被写入国家级高规格文件。

  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安排,能源转型是重中之重。因此,将氢能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是国家能源转型的战略延续和进一步深化,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奠定总基调。

  “只有做好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才有可能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支持风电光伏进一步大规模增长。在保证满足电力需求的同时进行提档转型,才是真正的挑战。”林伯强认为,“简单满足需求对中国并非难事,毕竟我国制造能力强、煤炭资源丰富,但关键是要兼顾低碳转型。”

  从实际数据来看,中国在电力领域的发展成效显著。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累计完成电力市场交易电量49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63.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绿电交易电量23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6%。

  与此同时,电网投资规模持续加大。针对新能源集中在西北、用电需求集中在东部的“供需错配”问题,国家电网计划未来3年投资超1.2万亿元建设特高压与智能电网,以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国家能源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7.77万亿千瓦时,创下历史新高。其中,7月、8月,连续两月“超万亿”——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的用电量,也是全球首次出现一个国家的月度用电量“超万亿”。

  今年前三季度,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广东、广西等南方五省区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46.05%。其中,受益于在建及投运的49个重点数据中心,贵州以72.92%的增幅高居榜首。这表明,随着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电力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