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临近,“薅羊毛”的“羊毛党”让商家头疼不已。
近日,不少网友晒出足有A4大小的吊牌,极为夸张,吊牌直接悬挂于衣物外侧,穿着明显不适。
物丰价廉的大促销,本该是电商商家与消费者双赢的狂欢节,却因为部分品类(主要是服饰)畸高的退货率,令很多商家叫苦不迭。从网上信息来看,其中相当比例的退货并非因为衣物品质原因,而是穿过之后、卡着“7天无理由退换货”节点的“薅羊毛”。
有商家坦言,之所以出此下策,是为了应对越来越离谱的退货率。商家表示,这是对“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被滥用的无奈反击,通过物理限制降低恶意退货行为。
此消息随即引发热议,话题“巨型吊牌防退货”一度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网友纷纷留言:

另据封面新闻,北京一服装商家在社交平台发帖,为防止部分顾客利用平台政策“蹭穿”衣服,无奈之下选择在衣服拉链上,挂一把显眼的密码锁。
记者在商家的网店看到,该店主要售卖羽绒服,同时搭配卫衣绒衫、棉衣棉服等。社交平台晒出的图片中,商家在一件黑色羽绒服的拉链头上,挂上了一把三位数的密码锁。
该商家告诉记者,之所以挂锁,是为了防止客人蹭穿之后又进行无理由退货,“衣服上挂把锁穿出门,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吧。密码锁是挂在拉链头上的,不影响试穿。如果顾客确认收货,可以联系我,我会告知密码,锁就直接送给客人了。”
商家表示,做服装生意多年,在和顾客的多番“斗智斗勇”之下,才选择了如此硬核的“物理防御”。“去年被客人穿过又退回来的衣服,让我损失了好几千,今年同样也有这样的情况,退回来的衣服上都是洗衣液的味道。为了防‘蹭穿’,我也用过巨型吊牌,但成本就要8元左右,而且并没有什么效果。”
根据《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服装类的“商品完好”,主要指商品外观无损坏、吊牌齐全,但对“是否经实际穿着”缺乏量化的检测手段。但实际情况中,“吊牌齐全”也不能成为商家拒绝客人退货的依据。该商家称,“即便客人把吊牌剪了退回,按照平台要求也要退款,因为吊牌没有法律效力。对此,我也进行过申诉、驳回退款,全部都输了”。
那么,使用密码锁的成本多少,是否会影响销售利润?商家介绍,买一个密码花费锁不到3元,相比起退货损失和巨型吊牌成本,值得一试。“售价几十的衣服肯定不会用锁,只会在利润大的产品上用。”
公开数据显示,电商女装退货率高达50%至60%,直播的退货率甚至达80%以上。其中,很多退货并非质量问题,而是藏着吊牌穿几天之后,再无理由退货,“薅羊毛”。
据羊城晚报,部分消费者穿着新衣参加派对、旅游拍照、出席重要场合后,将带有汗渍、粉底液痕迹、轻微磨损的商品退回。这不仅让商家承担单笔约25元的运费险、仓储、清洗综合成本,更导致商品彻底丧失二次销售价值。而维权举证流程复杂、取证难度大,多数商家只能吃“哑巴亏”,高退货率逐渐成为击穿利润底线的“致命伤”。
这一困境并非中小商家专属,头部品牌同样深陷泥潭。
某头部网销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其公司年销售额达1亿多元,但净利润仅两三百万。“我们光是应对退货产生的仓储分拣、清洗修复费用,一年就要花掉近千万,再加上平台佣金、推广成本,利润被压缩得几乎看不见”,张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行业的普遍焦虑。他直言,团队曾尝试通过提升定价覆盖成本,却导致合规消费者流失,陷入“不涨价亏、涨价更亏”的两难境地。
中小商家的生存压力更甚。广州一位从事女装电商的李女士对记者表示,她店铺年销售额约800万元,退货率却高达75%。“去年双十一,我们备货500万元,最后退货量接近400万元,光运费险赔付就花了12万,很多退回的衣服有明显穿着痕迹,根本没法二次销售,直接亏损超80万”。
人民网评近日发文指出,整体的看,更便宜的退货流程,对小额商品仅退货,这些形式,可以减少消费者和商家的反复拉扯,减少沟通等维权成本,避免“维权成本高于商品价值”的困境。当消费者保障增加了,就能提升销量。长期而言,将淘汰不良商家,引导行业合规。
比起平台屈从于商家舆论,整体性地取消仅退货,抬高退货门槛。“大型吊牌”这种市场首创,能很好的兼顾消费者和商家利益。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封面新闻、羊城晚报、人民网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