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可灵AI首届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获奖短信那天,曹懿喆刚结束与一位牧民偶然的交谈。只睡了两个小时的疲惫不及奖项落定带来的亢奋,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旷野不断在他脑海中闪回,曹懿喆想要继续用AI讲出这些有关草原的思考。
曹懿喆是快手可灵AI首届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最佳影像奖获得者。今年9月,可灵AI启动首届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截至10月6日,共收到来自122个国家与地区的超过4600部作品。10月19日,可灵AI公布十强入围短片,其中有2部作品来自中国,分别是获得最佳影像奖的《Alzheimer(阿尔茨海默病)》和获得入围奖的《ASSASSIN(信)》。
上述两部作品都出自北京高校学生之手。《Alzheimer》和《ASSASSIN》分别来自曹懿喆和张博程团队,他们其中一位目前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另一位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两位年轻创作者在可灵AI中找到了表达、审美的出口,在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提供的行业交流机会中大胆想象AI技术与内容行业结合的未来。
弥补工具短板、提升创作效率可灵惊艳AI创作者
《Alzheimer》是曹懿喆第一次用AI做成一部完整动画,此前他对AI的接触仅限于生图工具。曹懿喆并非动画专业出身,AI弥补了他在动画专业工具上的短板,让他能够在团队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只花费一个多月就创作了一部6分多钟的动画短片。
让他更加惊喜的是AI的想象力。《Alzheimer》第二章节中,患病老人跟着海鸟,一起探索了回忆中的城市。“这是一个大范围的运动镜头。”曹懿喆原本以为指令越详细、对AI的干涉越多,AI越能够给出想要的内容,一开始他的提示词包括老人在画面中的位置、摄影机的俯仰角度等信息。后来,曹懿喆为了测试AI的能力边界,删掉大段文字,在几乎只是“老人在飞、画幅16:9”这样简洁的描述中,可灵的想象力让曹懿喆感到惊讶,“只是简单的抽卡就抽到运动方式更好、构图表现也让人满意的画面”。
可灵主要负责生成《Alzheimer》的动态画面。为了找出综合表现更符合要求的视频生成模型,曹懿喆和团队小伙伴的两部手机、四张手机卡都派上了用场,“一轮每日免费积分测试下来,我们综合考虑到使用体验、响应速度、模型对我们的理解等因素,最终选择了可灵。”
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征集作品期间,可灵正式上线了2.5Turbo模型,视频生成的可控性、稳定性、一致性得到提升,也让张博程看到团队突破上限的可能,“我们想测试最新的AI技术能不能支持长时间、完整叙事的真人短片创作,让我们能突破以往作品的边界”。团队核心主创人数逐渐稳定,分工也慢慢向影视工业流程靠拢,张博程决定做一部讲述秦朝侠义精神的AI真人影片。在近乎极限的情况下,一部长达13分钟左右的《ASSASSIN》诞生。
人物、场景一致性是AI视频必须跨越的坎。在最难的一场“宫邸对决”戏中,张博程团队想到了《黄金大镖客》中的经典眼神对决,通过在底图上加入一些人为控制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而可灵主要参与视频驱动部分,在打斗戏的运动连贯性上给予支持。
“可灵2.5版本给我们的最大帮助是提升效率,只需要一两分钟就能生成镜头。另外,2.5版本的首尾帧过渡也更自然,还能在瀑布、马蹄奔跑等比较宏伟的场面实现航拍效果。”张博程把这部全平台播放量累计36万的《ASSASSIN》定义为团队现阶段代表作。
连接创作变现两端可灵AI瞄准影视行业新世代
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把获奖作品带往戛纳、东京等国际舞台。10月底,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曹懿喆参加可灵AI首届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者大赛在东京的线下颁奖典礼与展映活动。其间既有说日语也有说英语的人向他表达了对作品的喜爱,他还收获了三张来自不同国家的动画制作公司的名片。曹懿喆把这类肯定视为“收获成果”,是“创作者仅次于灵感诞生之后的幸福”。《ASSASSIN》也让更多人认识了张博程及其团队,在作品宣传期间,不少品牌或公司向他递出了合作“橄榄枝”。
对创作者而言,只强调“为爱发电”并不长久,而早期入局AIGC的创作者正通过广告、宣传片、短剧等内容品类创收。有的创作者甚至着手打造IP,瞄准AI内容IP市场第一批红利。
现阶段,AI创作比赛连接创作和变现两端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NEXTGEN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为创作者提供包括奖金、灵感值、国际展映、行业对接等激励机制。
“优秀的创作者能够通过比赛获得自己想要或者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被更多人关注,这会增加创作者的信心,比赛提供的物质资源也会鼓励创作者去做更多更好的内容。”曹懿喆说。
张博程也认同大量AI创作比赛出现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创作者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比赛的奖金能够覆盖我们作品的成本,也让我们有了盈利的机会。”
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增设的新工种,多地艺术院校也增设了许多AI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AI实践机会,学生成为使用AI的主流群体。
身处艺术院校教学前沿,曹懿喆感受到理论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微微失衡”,他希望AI能改变这样的状态,“年轻人是新生的,AI也是新生的,年轻人永远有表达欲,AI让学生的想法、表达有了更多转化为现实的机会。”
目前曹懿喆和张博程仍需要继续完成学业,但他们都做好了毕业后投入影视行业的打算。“至于是不是专门从事AI创作,对我来说更多由项目决定,如果项目适合用AI做,就用AI做。”曹懿喆说。而张博程早已开始AI影像方面的创业,他和团队打算继续跟着AI技术发展趋势,先做出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