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进博会期间,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左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朱左江认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关键词是“深度融合”,不仅仅是市场的参与者,更要成为本地创新生态的共建者。
其表示,华南地区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高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高端电子制造、智能装备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为技术融合与产业创新提供了沃土。基于此,欧姆龙积极与本土伙伴共建开放、协同的智能制造生态,通过技术合作、生态构建与人才孵化的多层次模式,积极融入华南区域产业发展。
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左江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赋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当下,具身智能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头部厂商,欧姆龙如何看待这一浪潮?
朱左江告诉记者,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与物理实体的深度融合,它正推动制造业从“替代体力”向“替代脑力”发生本质变革。通过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让机器系统具备感知、分析、决策和优化的能力,从而在复杂场景中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化。
面对这一浪潮,朱左江表示,欧姆龙的定位非常清晰。即致力于成为能够为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前沿领域提供核心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的赋能伙伴。
具体来看,欧姆龙在高精度传感器、高速高精度控制器和机器视觉领域数十年的积累,是解决环境感知、灵巧操作和自主决策等核心挑战的关键。
朱左江表示,欧姆龙的机器人统合控制器正通过同步控制技术,让以往只能依赖熟练工匠经验的复杂装配作业实现自动化。公司最新推出的DX1数据流控制器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综合效率(OEE)等关键指标,帮助制造企业快速提升产线的智能化水平。这本身就是具身智能在工业现场的典型实践。公司的目标是将经过全球复杂工业现场验证的、高可靠性的核心技术,开放给生态伙伴,共同推动整个制造业向更高效、更柔性、更智能的未来迈进。
除了具身智能,欧姆龙也用自身技术赋能3C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重点行业。据了解,欧姆龙的温度均一控制技术是助力高端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精确控制加热过程,确保晶圆在加工过程中每个点的温度均衡,从而保证了芯片成型的高品质。
朱左江举例称,公司高精度温度控制技术助力国产刻蚀设备性能提升,为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提供关键支撑。在新能源产品方面,其电池卷绕机安全防护方案则帮助中国客户成功进入北美市场。
将AI融入工业自动化
朱左江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质效变革,制造业不仅要提升效率,更要具备应对不确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力。
比如,当前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的生产模式成为主流,这就要求生产线必须具备快速换产、快速响应的敏捷性。这背后需要深度数字化作为支撑。
如今,越来越多的制造巨头、设备巨头开始主动拥抱AI(人工智能)。那么,欧姆龙在AI领域有哪些布局呢?
朱左江表示,欧姆龙有意将AI融入工业自动化,而且已形成体系化的布局。据其介绍,欧姆龙机器自动化控制器内置AI功能,能够以微秒级精度实时运用装置层的信息,实时进行工艺参数的自适应调整、设备异常的预测性维护,实现自主决策。另外,AI视觉检测系统能以超越人眼的精度与稳定性完成缺陷检测,并随数据积累不断自我进化。这解决了对实时性、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生产控制问题。
在平台层,其智能化生产管理平台则借助AI模型深度学习并分析全厂的海量数据(如OEE、能耗、质量追溯数据),不仅能精准定位生产瓶颈,更能前瞻性地预测整线性能波动,并提供优化策略,从系统层面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驱动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在推动AI应用的同时,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AI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