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农商银行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105.67亿元,同比增长0.78%。截至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15580.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2%。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0.97%,自上市以来始终保持在1%以内。
这些数据背后,不仅展现了该行经营稳健发展的“硬实力”,也凸显了以价值创造推动服务型银行建设的“软实力”。当前,上海农商银行正以客户为中心,从功能型、专属型、情感价值三维度持续深化服务内涵。
面向未来,上海农商银行表示,将继续坚守金融初心,深化“三个价值”,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持续巩固客户优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自身可持续成长注入更多动力。
分红力度领先
以“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
公告显示,上海农商银行已于近期实施完成2025年中期现金红利派发,向普通股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4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3.24亿元。此次中期分红比例达33.14%,充分彰显该行对股东权益的重视,展现上市公司的责任与担当。
以“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是上海农商银行一以贯之的理念。若将时间轴拉长,上市至今,该行已累计分红达188.44亿元,为IPO募集总额的2.20倍,相较同期A股上市银行处于领先水平,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比例均超过30%。
持续高回报的底气来源于稳健的经营成果。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8.31亿元,其中非利息净收入53.70亿元,同比增长2.24%,营收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业绩增长注入多元化动力;归母净利润105.67亿元,同比增长0.78%,在当下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仍然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为后续业务的稳健拓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截至9月末,上海农商银行资产总额15580.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2%,其中贷款与垫款总额7673.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0%;负债总额14278.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0%,吸收存款11376.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1%。
在风险防控方面,上海农商银行持续筑牢风险防线,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97%,自上市以来始终保持在1%以内;拨备覆盖率340.10%,风险抵补能力充足,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护城河。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9%、14.52%、16.87%,三大资本指标远超监管要求,为后续发展筑牢了“安全垫”。
以客户为中心重视价值内涵传递
当前银行业竞争激烈,对于农商行而言,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上海农商银行给出的思考是——银行的经营理念应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变。基于此,该行提出了“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的战略愿景,通过为客户创造功能型价值、专属型价值、情感价值,持续深化服务内涵。
功能型价值是金融服务的“基本盘”。通过聚焦客户支付结算、财富保值增值、融资及金融风险防控等基本需求,上海农商银行不断优化存贷款业务,深耕对公与零售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且便捷的功能型价值。
在对公业务领域,该行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企业客户提供优质的融资及结算服务。截至9月末,该行对公贷款余额4977.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对公存款余额5196.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1%。
在普惠金融领域,上海农商银行打造“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重塑普惠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截至9月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11.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9%;普惠小微贷款户数5.8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0.64万户,服务覆盖面与可得性同步提升;涉农贷款余额651.54亿元,普惠涉农贷款余额150.87亿元,保持“三农”金融服务区域市场领先地位。
上海农商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探索,是为客户创造专属性价值的生动注脚。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农商银行持续推进“鑫动能”“五专服务+六维赋能”综合服务体系,形成与政府、园区、投资机构、企业等各方主体共建共享的持续赋能机制。
截至9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200亿元,其中81.06%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企业贷款户数4662户,较上年末增长8.98%。该行已为上海市25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4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支持,成为科创企业坚实的“金融伙伴”。“鑫动能”培育库企业达1175家,其中上市及拟上市企业超250家。
与此同时,上海农商银行成立了同业首个面向科技金融的行业研究院,将相关研究成果反哺业务拓展与风险管控。目前,该行已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空间装备等上海市重点产业,推出“星箭贷”(空间装备领域)、“智驾贷”(人工智能领域)等特色化的专属服务方案,支持关键领域技术创新。
在零售业务领域,上海农商银行深入推进零售转型战略,实现零售金融资产与客户规模的同步增长。截至9月末,该行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8414.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0%;个人客户数(不含信用卡客户)2617.1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82%;储蓄AUM余额5899.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2%;非储蓄AUM余额2514.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3%。
传递“金融为民”价值温度
构建养老服务情感纽带
“‘好金融’不是只会赚钱的金融,而是越来越有格局和情怀的金融。”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力的这番话,道出了该行探索非金融服务的底层逻辑。上海农商银行跳出“唯业务论”的传统框架,以“人民金融”理念为指引,将服务触角从金融领域向非金融服务延伸。
这种转变体现在两个核心维度:在价值导向方面,在强调经济回报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强化金融的社会功能属性;在服务内涵方面,该行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情感价值。
上海农商银行于2022年推出的“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不仅成为其传递“金融为民”温度的核心载体,更与“好金融”理念深度契合,成为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实践样本。
截至9月末,上海农商银行已建成1033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120余个老年大学教学点,开展特色活动超5000场,将健康关爱、老年大学、社区舞台等八类服务融入社区生活。
其中,“名医进社区”“健康大讲堂”活动联动沪上三甲医院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免费健康讲座与问诊咨询;“心家园”老年大学提供金融教育、琴棋书画等多元化课程,丰富老年客户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深化上海市首家社保主题银行建设,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构建涵盖社保个人查询打印、企业网办业务指导、远程业务办理的一体化综合服务新体系;借助云导办“虚拟综窗”,实现银行一站式办理金融账户结算和社保业务,深化便民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将金融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共建“十五分钟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