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中国持续为全球创新带来活力”……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上海举办,作为进博会重要部分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如约而至。连日来,中外嘉宾聚焦前沿创新领域,共话开放合作。
“今年机器人产业非常火热。”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在一场分论坛上,回顾了人形机器人在舞台扭秧歌、演绎中国功夫、绿茵场上踢球、拳击台上打擂等时刻。
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王兴兴希望未来一两年,处于完全陌生的场景时,机器人能够通过语音或文字指令完成约80%的任务,“那将是极具突破性的时刻”。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一个个前沿话题折射出全球创新浪潮。
阿塞拜疆经济部第一副部长埃尔努尔·阿利耶夫带来本国数字化转型的新进展:过去6年来,活跃企业数量大约翻了一番;非石油产业占GDP比例约68%……“数字化正在改变阿塞拜疆的经济”,他期待能通过创新、数据和共享机遇连接各方的未来。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亚太区首席运营官格兰·海伯感慨人工智能的颠覆力。他观察到,去年仅中国就新增约30万台机器人,快速提升了工厂产能,“从新型机器人到现实世界,人工智能正迅速成为各项业务的底层基础”。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合作。
“当前,全球技术创新正在加速,但技术成果的分享和应用仍不均衡。”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和机构伙伴关系司司长舒骆玫说,未来将继续通过技术示范、人才培养及其他对接活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创新能力,加速其现代化进程。
标准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构建信任的基石。“为确保人工智能的负责任使用,必须建立并执行国际公认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副主席贾维尔·加西亚介绍,目前正在弥合各国在法律、监管上的分歧,通过构建共识来提供统一、高度可信的标准工具,助力企业治理与监管落地。
这一观点也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姚佳的认同。她认为,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共赢发展。未来将积极参与人形机器人国际标准、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全球共享,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中国的“磁吸力”正在不断释放。
“中国在数字领域的技术发展为印度尼西亚提供了新的机遇。”印尼驻上海总领事邯伯盼介绍,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尼央行共同启动双边交易本币结算框架和二维码互联互通合作项目,已成为印尼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两国持续优化推进数字化转型,双方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久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一系列部署吸引了海内外广泛关注。
“中国最新发布的五年发展蓝图特别聚焦于新质生产力、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可持续转型等领域。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理念和解决方案与这一发展规划非常契合。”美国陶氏公司亚太区首席技术官傅利亚表示,陶氏深耕中国超过45年,希望能够把握最新机遇,以其先进材料科技支持中国高端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等领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医疗健康公司欧加隆中国总裁吴泽发看来,以开放为基础的协作,能让科研成果更快从实验室走向患者,让创新惠及更广泛的人群。“中国持续深化的开放实践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机遇,我们将继续与所有伙伴并肩前行,为助力‘健康中国’,也为共同塑造一个更开放、更坚韧、更繁荣的世界。”
“中国坚持开放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最佳试验场,培育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万亿级经济蓝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说,“十五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创新育新,深化全球合作,为世界注入更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