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示信息梳理发现,截至11月5日,今年共有超8672家商业银行网点退出,新设立6845个网点,净退出1827个。
11月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示了8个银行网点终止营业的批复,如河北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某国有银行石家庄胜利支行终止营业,表示:“接此批复文件后,你行应立即停止上述机构一切经营活动,于15个工作日内向河北金融监管局缴回许可证,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今年以来,银行网点正持续整合。例如,顺德农商行近期公告,将撤销旗下的伦教周大福离行式自助银行和伦教保发珠宝产业园离行式自助银行。二者均将于11月28日起终止营业。公告称,撤销原因为“因业务发展需要”。
某华东地区股份行人士告诉记者,网点减少的原因之一是降本增效。单个网点综合经营成本按接近千万元,而线上业务成本仅为线下的10%。在信贷需求疲软、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关闭低效网点以“降本增效”,更多还是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客户行为正在线上化迁移,依赖网点的客群集中于老年人(退休金领取)及农村现金业务需求者,经营去网点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表示,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加快,线上渠道对物理网点的替代持续演进,传统物理网点的服务功能、服务半径正在被重新定义。商业银行从发展战略、运营成本等角度考虑,有序推进资源整合与网点布局优化。这些是目前支行网点退出的主要原因。
《2024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总额达2626.80万亿元,同比增长11.13%,银行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早已超过93%,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等智能工具已覆盖超过90%的业务。
目前,银行网点正在逐步向智能化转型。例如,邮储银行三季度报提及,要推进网点综合化、生态化、数字化转型。试点推进网点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网点获客活客主阵地作用,推广以网点为主阵地的获客活客新模式,不断激发网点活力、提升网点效能。充分发挥数智化优势,加快“云柜”远程服务和“数字人”等数智科技推广应用,合计10543台自助设备应用远程审核,网点现场业务审核替代率达91.74%。
11月4日,某城商行发文称,该行表示自今年4月至7月开始支行智能化改造。其中,第一阶段,将实现支行厅堂自助设备等硬件的升级,以及厅堂环境改造。全面推动智慧银行体验,减轻柜面压力,提高厅堂营销水平。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要求客户从进入网点到无纸化办理结束,全程数字化触达,缩短客户等待时间,提升网点工作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该行公告表示,于今年8月至12月开启第二阶段,以第一批转型的经营行取得的成效为驱动力,逐步面向其他经营行开展智慧赋能与效能提升体验。改造第三阶段是截止到2026年7月末,该行将联合总行运营管理部、信息科技部对智慧银行相关交易进行优化,提高业务分流率,实现全行智慧银行推广。积极总结项目经验,以网点取得的良好成效,助推智慧银行网点全面转型。
上述华东地区银行人士表示,网点的功能重心将从交易处理转向客户体验,成为银行与客户的实地交流“纽带”,更加注重智能化、特色化、体验化。在场景化服务方面,网点将嵌入社区场景,例如“智慧食堂”“惠农终端+政务办理”等综合服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