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6日电(记者安娜)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与数字革命“双浪叠加”,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备受关注。未来算电协同将如何演进?相关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在近日于北京举办的2025电力数智化大会上发布的《电力与算力协同发展蓝皮书(2025)》给出答案。
蓝皮书指出,绿色低碳是当今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主线,而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力。电力与算力深度协同,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核心支点。
但国内算电协同仍面临多重挑战。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当前,我国算力中心与清洁能源基地尚未形成紧密联动;算力优化与电力调度缺乏统一的算法与协议框架;算电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度量体系和交易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算力、电力、碳市场之间的价格信号传导与利益分配机制也有待健全。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算电协同在效率、绿色与安全三方面均待进一步突破。
尽管如此,蓝皮书认为,算电协同在国内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一方面,自2023年以来,《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及《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为算电一体化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图与行动框架。另一方面,“东数西算”工程、绿电直连模式、新型储能布局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为算电协同落地提供了实践基础。
“随着我国绿电交易、电力现货、碳市场三位一体机制的逐步完善,算电协同正从政府引导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从局部工程试点迈向体系化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谢人超在解读蓝皮书时表示。
展望未来,蓝皮书预计,算电协同将呈现三大演进方向:
一是体系结构的一体化与智能化。通过构建覆盖“源-网-荷-储-算”的全链路协同体系,实现能源供给与算力负荷的动态匹配、智能调度与全局最优。
二是运行机制的市场化与自治化。以数据驱动、算法决策和可信交易为核心,形成算电资源可量化、可交易、可验证的新型市场生态。
三是发展模式的绿色化与融合化。通过绿电直连、新型储能、可再生能源友好算力中心等创新形态,推动算电体系在高比例新能源条件下实现清洁供能与碳协同。
“算电协同不只是能源与信息的融合,更是‘生产力-能源结构-治理体系’三位一体的重塑,它将推动能源体系的低碳化、智能化与自适应演化,也将驱动数字体系的高效化、可信化与普惠化。”谢人超说。
此次会议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蓝皮书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电力与算力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紫金山实验室、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