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沙东“转卖”科伦博泰明星ADC(抗体偶联药物)权益,是缺钱还是另有所图?
尽管手握超80亿美元现金,但在K药(Keytruda,可瑞达,通称K药,是默沙东公司研发的PD-1抑制剂类抗癌药物)专利到期倒计时、HPV疫苗收入骤降的背景下,连医药巨头也不得不重新评估每一笔研发开支。
近期,默沙东以旗下核心ADC药物sac-TMT的部分未来销售分成,向黑石集团置换7亿美元研发资金。这一动作的背后,实则是全球药企共同面临的专利到期危机与研发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
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分担研发投入,默沙东正试图以更低成本撬动高风险管线的开发,为“后K药时代”储备弹药。
默沙东用部分权益置换7亿美元研发款
本月4日,默沙东在官网发布的一篇新闻稿显示,默沙东为管线sacituzumab tirumotecan(sac-TMT)找到了新的合作方。据了解,默沙东与黑石生命科学(“Blackstone Life Sciences”)管理的基金达成一项协议,以获得用于开发sac-TMT的后续资金。
根据协议条款,黑石将向默沙东支付7亿美元(该款项不可退还,但须遵守协议中的终止条款),用于资助sac-TMT直至2026年底预期发生的部分研发成本。作为回报,在基于 TroFuse-011临床试验结果、sac-TMT在美国获得用于一线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监管批准后,黑石有资格从默沙东销售区域内所有已获批适应证的sac-TMT净销售额中获得低至中个位数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该消息披露后,外界对交易的两个细节十分关注。
其中之一,在于默沙东“家大业大”,为何会用一款已经进行到关键临床阶段的管线部分权益换取7亿美元的研发款?
从默沙东刚刚发布的三季报来看,前三季度,默沙东实现总营收486.11亿美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从总体营收规模看,默沙东似乎不缺数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但从细分领域看,前三季度,“药王”Keytruda的销售额虽仍高达233.03亿美元,不过增势已趋缓,同比增长8%。同时,其销售额已被诺和诺德旗下的司美格鲁肽及礼来旗下的替尔泊肽超过。若无意外,今年K药就将把“药王”地位拱手让人。
默沙东其他肿瘤产品也均在增长之中,但总体量级仍较小。全球首创HIF-2α抑制剂Welireg取得4.96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2%。Lynparza(奥拉帕利)和Lenvima(仑伐替尼)则分别为默沙东带来了10.61亿美元和7.81亿美元的收入分成。
而另一“王牌”产品HPV疫苗的表现则不可同日而语。Gardasil/Gardasil 9前三个季度销售额为42.02亿美元,同比下降40%。HPV疫苗的下滑趋势并非一朝一夕,虽然默沙东先后为九价疫苗采取拓展男性适应证等多种“抢救”手段,但成效尚未展现。
想要在HPV疫苗这种现象级产品之后找到后继者,显然难度较大。去年默沙东21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Capvaxive获批上市,今年前三个季度创收4.80亿美元。该产品与Pneumovax 23和Vaxneuvance(15价)形成更全面的肺炎球菌疫苗产品布局,后两者在今年前三个季度的销售额分别为1.24亿美元(-34%)和6.85亿美元(+6%)。
现有业务承压,加上三季度末账上略超80亿美元的现金,默沙东需要对每一笔研发投入“精打细算”。更何况,默沙东还面临K药专利将到期的巨大压力。预计从2028年开始,K药的专利将逐步到期,同时可能最早在2027年就面临政府强制价格谈判。同时,生物类似药的涌入和国产PD-1的“出海”都将蚕食K药的市场份额。
因此,默沙东势必腾挪出更多资源用于支持新药上市或收购管线。今年7月,默沙东官宣和专注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Verona Pharma达成最终收购协议,总交易额约为100亿美元。该交易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近5年内,默沙东已完成三笔价值百亿美元的收购案。
行业数据显示,2023~2028年全球制药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专利悬崖风险敞口。仅未来三年,全球十大药企中,默沙东、强生、辉瑞、百时美施贵宝、诺华等多家将失去核心产品的市场独占权。因此,储备弹药、精准调配是包括默沙东在内的MNC(跨国药企)的共同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7月,默沙东曾宣布计划到2027年底前削减30亿美元年度支出,主要通过裁减行政、销售和研发岗位以及减少房地产持有实现,节约的成本将全部用于多个治疗领域的新产品上市及在研管线投入。今年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较去年同期下降超16亿美元,主要源于业务开发活动相关费用减少,公司同时削减了销售和行政开支。
15项III期临床研究潜在开销约30亿美元
市场的关注点之二,在于默沙东此次交易的管线sac-TMT来自国内药企科伦博泰。sac-TMT是一种研究性的靶向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TROP2 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2022年5月,科伦博泰将这款药物向默沙东独家许可在大中华区以外进行开发、使用、制造及商业化,此后,默沙东又从科伦博泰揽入了多个ADC资产。截至目前,sac-TMT是科伦博泰的核心管线之一。
从科伦博泰的管线布局来看,sac-TMT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它是科伦博泰首款获批上市的自主原研ADC药物,不仅是中国首个获得完全批准上市的国产ADC,也是全球首个在肺癌适应证获批的TROP2 ADC。
基于该药物的成功,科伦博泰正大力推进其适应证的扩展。除了已获批的三个适应证,其在HR+/HER2-乳腺癌等领域的新增适应证上市申请也已获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同时,公司也围绕它探索与PD-L1单抗等药物的联合疗法,并已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默沙东将sac-TMT的部分权益进行置换,是否意味着对该药物的预期“打折”?
对此,有行业内部人士解读称,“默沙东在新闻稿中的措辞很严谨。首先指出该举动是一种策略性融资,并同时指出默沙东自身将继续探索其广泛的在研管线,说明其根本动机是出于自身的资源和资金配置,不是简单的‘舍弃’,而是一种再分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开不开III期临床、开多少个III期临床更能说明一家企业对管线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默沙东在新闻稿中专门提到,正在开展15项针对sac-TMT的III期临床研究,涵盖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肺癌等多个适应证。这一规模的III期临床计划,足以说明默沙东对sac-TMT的看好。”该人士补充道。
据了解,一项全球III期临床的花费预计在2亿美元左右,按照默沙东开展的15项临床计划,其潜在投资达到约30亿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