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韩宋辉)在11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四明保险论坛暨中国保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主论坛上,金融监管总局首席风险官向东表示,发展科技保险意义重大。
他分析,这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与科技保险是不确定性探索与确定性保障的辩证统一。科技创新本质上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探索过程,而科技保险的核心价值就是以其风险分散、稳定预期的确定性,降低试错成本,支持企业平滑经济与技术周期,让科技创新主体能更加专注于技术突破与价值创造。
“发展科技保险是保险业改革转型的内在需要。”他表示,科技创新不仅是保险的服务对象,也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当前,科技创新正在全面重塑行业发展态势,对于业务模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科技保险需要深刻把握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前瞻研判技术风险和风险特征,在服务硬科技中持续锤炼自身的硬实力,深度嵌入科技创新流程,发展“保险+”多元服务模式。
科技保险有望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科技保险发展迅速。据向东介绍,2024年,全国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超过9万亿元,险资投资科技企业超过6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他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科技保险有望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第一,科技成果加速涌现,为科技保险发展提供丰厚的土壤。他提到,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在一些关键领域,我国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科技创新进入全面迸发期,为科技保险茁壮成长提供了沃土。
第二,超大规模市场支撑下的产业创新,为科技保险发展创造海量的场景。他分析,美国斯坦福AI指数显示,美国在顶尖模型上暂时领先,但中国在应用落地和产业化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我国已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正在深度融合,“保险+”能触及各行各业,孕育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为科技保险发展赋予多重势能。他强调,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列在首位,科技保险也进入发展新阶段。各界的共识持续扩大,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可以预见,随着配套政策的细化落地,科技保险的发展潜力将得到更好释放。
打造科技保险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当前我国科技保险发展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攻坚破局、扩面提质,根本还在于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向东认为,需要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等原则,着力打造科技保险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一是要完善多方协同的政策体系。他透露,金融监管总局正在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科技、产业、金融、财税等政策的统筹;同时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出台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配套的政策支持。
二是要构建专业高效的服务体系。他认为,与传统保险业务相比,科技保险具有高风险性,弱可保性,技术难度大,专业门槛高。当前要注意加强四方面的工作:在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上,要培养既懂保险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打造专业产品体系上,要为重大技术攻关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保驾护航,也要为千千万万中小科创企业遮风挡雨;在服务重大技术攻关方面,共保体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在提升专业服务效率上,要加快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核保、理赔、风控等环节;在提高专业投资能力上,要支持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创业投资,稳步推进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的试点。
三是要打造功能完备的生态体系。他分析,首先,打通数据“血脉”,鼓励探索保险数据平台建设,有效整合政府、科研、产业和保险等各方的数据,为精算定价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建立风险缓冲带,统筹各方资源,健全各级政府、科技企业、保险机构等多主体的风险分散机制;最后,强化辅助配套,积极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评估、保险精算等第三方机构,同时要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牢牢锁住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