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其中提到,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
针对中小银行发展路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他指出,对中小银行来说,主要是发挥自身组织架构层级较少,对市场反应快速灵活的优势,聚焦区域或特定领域客户进行深耕细作,针对特定客户群体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中小银行可聚焦区域或特定领域客户深耕细作
娄飞鹏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不仅表现为总量扩大,还表现为结构的变化,这需要银行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银行机构体系,需要各类银行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需要,基于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经营。
针对中小银行发展路径,娄飞鹏说,主要是发挥自身组织架构层级较少,对市场反应快速灵活的优势,聚焦区域或特定领域客户进行深耕细作,针对特定客户群体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记者注意到,日前,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在接受采访中指出,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上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加快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表示,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他还提到,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大型机构主力军和压舱石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小机构服务当地、特色发展取得实效。
继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当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金融业展现出较强的韧劲和求变精神,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面临更多挑战。
记者注意到,最新披露的《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金融系统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功定向增发520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金;稳妥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加快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机构改革转型。
报告还显示,稳妥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强化具有硬约束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做好证券公司个案风险化解。
李云泽在前述会议上介绍,“十四五”时期,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监管部门的首位主责,把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落实“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这16字方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李云泽还说,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有力有序推进实施。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动态清零”。
对于下一步工作考虑,上述报告提到,继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
记者还注意到,“十五五”规划建议也提到,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央地监管协同,丰富风险处置资源和手段,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保障金融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