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创业板上市公司延续上半年的良好态势,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显著增长,增速较上半年进一步扩大。其中,电子通信行业业绩高速增长,中游制造业稳步增长,部分传统行业盈利修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创业板已披露三季报的1388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23.41亿元,同比增长10.69%,收入规模增长;合计实现净利润2446.61亿元,平均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18.69%,合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后净利润”)2075.85亿元,平均扣非后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15.56%,盈利水平提升;平均实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03亿元,同比增长2.24%,造血能力提高。
单季度看,收入利润环比较快增长。创业板公司第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环比增长7.13%;合计实现净利润932.61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0.67亿元,环比增长18.32%。
超七成公司实现盈利,超五成公司利润增长。已披露的1388家公司中,1034家公司盈利,占比74.50%;737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占比53.10%,较上年同期增长8.31个百分点。
整体毛利率同比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营业成本合计2.49万亿元,同比增长9.45%;营业收入合计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9%;平均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加0.87个百分点。127家公司毛利率增长超过5个百分点,13家公司毛利率增长超过2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注册制下上市公司业绩呈稳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589家创业板现有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8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18.35亿元,同比增长12.69%;合计实现净利润552.32亿元,平均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8.80%。
第三季度,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也逐季度提升。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创业板公司研发费用为516.61亿元,2025年第二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为498.68亿元、451.22亿元,第三季度环比增长3.60%。2025年以来研发投入环比持续增长,为企业创新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长期资产投资合计2737.66亿元,同比增长9.46%,充分显现企业投资扩产积极意愿。单季度看,长期资产投资合计906.21亿元,同比增长8.99%。分行业看,受人工智能驱动及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电子、通信、国防军工行业长期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24%、25.31%、20.04%。
行业表现方面,报告期内,创业板公司广泛分布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通信、机械设备等26个行业整体实现盈利。其中,在政策利好、出海增长和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等多因素推动下,中游制造业业绩持续改善。
如电力设备行业得益于储能业务爆发式增长、光伏逆变器盈利修复、电网设备需求提升及海外出口扩张,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90%,单季度环比增长5.25%;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8.61%,单季度环比增长12.75%。机械设备行业受工程机械需求复苏、新兴领域拉动和政策支持等协同作用,行业景气度较高,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15%、8.26%,单季度营收、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67%、7.02%。
另外,随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游海内外算力需求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电子、通信行业受益显著。其中,如电子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65%,单季度环比增长12.28%;净利润同比增长36.29%,单季度环比增长46.26%;通信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4.82%,单季度环比增长2.91%;净利润同比增长94.10%,单季度环比增长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