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正在重点支撑筹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同步研究编制《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11月6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标准院”)副院长陈大纪在“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暨绿色低碳重点标准宣贯分论坛”上透露。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核心职能已初步明确:将紧密围绕工信部绿色低碳领域中心工作,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加快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领域在基础通用、术语定义、标识与方法、综合评价、数据质量及综合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基础性标准制修订,为完善国家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构筑坚实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加快绿色低碳标准供给,将有力牵引并护航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据了解,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展开系统性工作。
构建标准体系支撑绿色制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二级巡视员慕颖介绍,工信部已先后发布《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体系》《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等文件,累计发布实施绿色低碳领域标准逾千项。
同时,工信部依托标准体系,持续深入开展工业节能监察、节能降碳诊断,组织重点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遴选,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标杆建设,并在废钢铁、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开展规范条件企业遴选与培育。
陈大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电子标准院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总体组秘书长单位及电子行业标准化部委托机构,始终以标准化工作为核心任务,为上述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关键支撑。
他介绍,电子标准院已牵头制修订《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绿色工业园区评价通则》等绿色低碳标准200余项,并依托这些标准,深度支撑绿色制造示范创建、工业节能监察、能效“领跑者”企业遴选、绿色数据中心评选以及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回收与综合利用等专项工作。
产品碳足迹核算取得关键突破
记者获悉,在产品碳足迹核算这一重点领域,电子标准院已联合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百余家产学研单位取得关键进展——“锂电池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3.0版)”已于2025年11月6日正式发布。
该数据库的持续迭代升级,将为精准量化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提供权威数据支撑,标志着我国在关键绿色低碳技术标准与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