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进出口总值达1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6%,不仅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其占全国同期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也提升至37.6%,在全国外贸格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海:外贸主体活力足,民营表现突出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既是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为区域内的城市提供港口、金融、航运服务于一体的外贸核心支撑。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向上向好势头,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前三季度,上海进出口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1.48万亿元,增长11.3%;进口1.86万亿元,增长1.1%。对东盟、中东、非洲等市场的贸易表现十分强劲,进出口分别增长12.5%、22.9%、32.5%。
数据背后,是上海坚定不移走产业升级之路。前三季度,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西药原料药出口激增40.7%,创新药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
这表明上海的外贸结构已从传统的规模驱动成功转向产业升级驱动,高端产业成为外贸增长的核心动力。
与此同时,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以4153.6万标箱再创同期新高,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这一繁忙景象的背后,是高端制造与高效服务共同支撑起的、难以被轻易替代的枢纽地位。上海凭借其先进的港口设施、高效的物流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着关键节点,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江浙外贸规模再创新高,安徽增速超15%
江苏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4.3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江苏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深耕制造业根基,巩固全产业链优势,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跃升”的跨越。
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近七成,拉动出口增长8.7个百分点,体现江苏坚实的制造业底盘。
此外,江苏“以变应变”,通过一系列通关便利化、助企出海的政策“组合拳”,为企业降本增效。前三季度,江苏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超过一半,实现两位数增长,进一步拓展了外贸发展空间。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进出口总值4.17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3.16万亿元,进口1.01万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浙江企业没有固守单一市场,而是加速向多元化目标市场转换,展现出灵动的市场开拓能力。
东盟以16.8%的出口增速超越美国,成为浙江第二大出口市场;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3.5%,占全省出口总值55.5%。从义乌商家组团开拓中亚市场,到全球数贸会上印尼客商携50亿元采购清单而来,浙江的民营经济活力与政府搭建的出海平台紧密结合,形成了“千军万马”开拓新兴市场的生动局面。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民营外贸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前三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突破1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11.2万家,新增8000余家,进出口值占全省比重达82%,拉动浙江进出口增长6.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浙江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安徽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7262.5亿元,同比增长15.7%,不仅高于全国增速11.7个百分点,增幅稳居长三角地区首位,并且实现了连续11个季度正增长,外贸增长势头持续强劲。
这背后是安徽持之以恒推动结构转型的坚定决心。出口商品变迁清晰可见,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9%上升至超过七成,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则降至不足一成。汽车出口跃居全国第一,合肥海关围绕重点产业出台的“皖车快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等定制化措施,精准推动了外贸结构的优化。
同时,安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前三季度,安徽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值达3919.4亿元,占全省贸易总值的54%,较“十三五”末增长8个百分点;对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空间。
“长三角地区前三季度外贸的亮眼表现,是各省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的结果。”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上海凭借产业升级和枢纽地位,引领高端贸易发展;江苏深耕全产业链,政策助力企业出海;浙江灵动开拓市场,民营经济活力充沛;安徽坚定结构转型,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各省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也为长三角外贸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徐浩平分析,在产业配套、物流运输、市场开拓等方面,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紧密的合作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比如,上海的高端产业与江苏的制造业基础相互支撑,浙江的市场活力与安徽的结构转型相互促进。
业界分析认为,当前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等。长三角地区需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深化产业升级,加强创新驱动,拓展多元化市场。
“各地区仍需要加力提振消费,加速释放服务消费潜能,激发新型消费活力,畅通就业、收入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徐浩平说,还需发展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使其释放出澎湃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