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6 23:51:50 股吧网页版
气候目标驱动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化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王丽颖

  11月5日下午,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平行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

image.png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中国始终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担当尽责,深化合作。

  新型储能发展稳步推进

  新型储能具有布局灵活、响应迅速、建设周期短等优势,是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刚刚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则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经突破了1亿千瓦,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呈现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其他类型储能技术快速突破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中国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水平持续提升,调节作用不断增强。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先生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经超过17亿千瓦,成为新增电源的主力,为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了力量。同时,新能源大规模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推动新型储能等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建设。

  尼加拉瓜共和国总统投资、贸易和国际合作顾问劳雷亚诺·奥尔特加·穆里略在致辞中指出:尼加拉瓜拥有发展光伏、风能和地热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已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电建和华为等企业在太阳能、水电及储能领域展开合作。面向未来,尼加拉瓜希望深化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投资其发电和储能行业,共同开发能源项目,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贡献。

  技术创新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表示,近年来,中国储能企业抢抓市场机遇,依托先进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一是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二是全球储能产业供应链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三是对外投资稳步提升。未来,中国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支持高质量“引进来”,鼓励外企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共享发展机遇;同时支持高水平“走出去”,引导本国企业与东道国共生共赢。此外,中国还将深入推进新型储能的国际标准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内外标准协调对接,在国际产业生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强支撑》主旨报告中指出,国家能源局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综合施策,持续为新型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商业模式逐步完善。同时,新型储能的应用效果日益凸显,技术创新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展望“十五五”,国家能源局将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前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通过视频报告指出:全球正面临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挑战。他认为,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已下降,但要实现深度脱碳,必须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朱棣文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大型风力涡轮机、电池储能和核反应堆建设成本控制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他强调,为应对电网波动性、数据中心等新增用电需求,并解决钢铁、化工等行业的排放问题,高效经济的储能、更安全的下一代核能以及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将是必不可少的解决方案。他相信,通过智慧的政策与科技创新,人类终将实现气候目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