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6 23:52:50 股吧网页版
新质先锋|从制绿氢到抓中药,工业大模型下沉车间当“智能大脑”
来源:新京报 作者:林子

  一声极轻微的嗡鸣,两台机器人应声启动,从立体库区精准抓取料盘,无声滑行至产线。这是和利时集团北京智能制造工厂,操作员在终端新建了一个工单,指令下达的瞬间,整个生产系统“活”了过来。这背后,正是和利时最新发布的XMagital智能系统的作用。

  2025年,和利时全新推出可自由定义的智能系统XMagital,这是国内首创的生产控制和生产管理原生一体化融合的智能系统。它是工厂的“智能大脑”,也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攻克“卡脖子”难题、迈向韧性未来的关键引擎。

  和利时集团北京智能制造工厂。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吉喆摄

  让工厂拥有“智能大脑”

  和利时集团生产制造负责人杨殿虎介绍说,以前要管理一个传统制造工厂,需要分别规划协调厂房布局设计、产品工艺设计及各类生产设备、测试设备、物流设备等,并对整个生产制造工序的物料、人员、工具等每个环节和步骤都要进行一对一管理和确认。现在有了XMagital智能系统,就像有了一个智能遥控器和一块超大集成信息显示屏幕,管理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各生产制造环节的实时进度与协同情况,轻松实现整厂高效调度。

  而且这个智能系统还能实现自主学习,哪些机器“累了”或者“有小毛病”了,提前提示,这样就能保证所有设备一直处于产出质量、作业效率、能源消耗的最佳工作状态。它甚至能进行生产交付预测,例如提前测算下一日、下一周甚至是下一月可完成生产交付的产品数量,便于工厂提前安排包装与发运以及客户的接货准备工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进北京工厂的模块生产车间,看到两条采用模组化设计的通用型柔性自动化产线正在并行作业,分别生产着主控类模块和通讯类模块。

  工作人员在XMagital智能系统终端上新建了一个生产工单,指令下达后,系统立即调度两台机器人从立体库区取出相关物料,并精准送至产线的对应上料工位。整个配料执行过程非常快速、安静和顺畅。

  “这条产线采用了我们自主研发的柔性化设计,通过标准化接口和模组化工艺单元,可同时兼容8大类35种不同规格的板卡生产。”杨殿虎指着产线末端的自动测试及分拣单元说,“传统的专用自动化产线更换产品需要2-4小时的换型和调试,而我们通过XMagital智能系统的一键换产功能,可在15分钟内完成全线设备工艺参数的自动切换。”

  这正是和利时2025年推出的XMagital智能系统核心能力的体现。该系统构建在统一的数字底座之上,实现了控制层PLC/DCS与管理层MES/WMS的原生数据融合。系统提供可视化组态界面,工程师可通过拖拽方式完成产线逻辑的重新配置,同时集成了工业AI框架,支持机器学习算法、机理模型与大语言模型的协同运算。

  高铁列控系统有了“智慧大脑”

  基于北京工厂的成功实践,和利时正在将这套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向外部客户输出。目前,XMagital智能系统已在制药、电子、汽车零部件等多个行业落地实施。

  “智能制造的本质是提升企业的柔性与韧性。”和利时集团品牌推广部总经理张秋菊解释道,“柔性体现在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韧性则表现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保持运营稳定的能力。XMagital智能系统正是为了帮助企业构建这两种核心能力。”

  作为中国高铁列控系统标准制定全过程参与企业,和利时通过引进消化与持续研发,已掌握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张秋菊介绍,和利时集团系统及产品已通过欧洲权威机构的最高安全等级认证(SIL4级),“这是中国信号系统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通行证。”

  除了硬件系统,和利时近年来也积极推进智能化软件平台的落地。走进该公司轨道交通实验室,“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可以对信号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故障预警、设备健康状态评估与维修决策支持。“过去故障排查依赖人工经验,现在AI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分析,并提供多套辅助决策方案。”

  探索工业大语言模型的上限

  中国石化新星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我国首次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的项目,和利时提供了从基础控制到智慧管理工厂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个年产2万吨绿氢的庞大系统,正按照和利时系统设定的程序,自动协调着从发电、制氢到储存的每一个环节。

  几乎在同一时刻,一千公里外某中医院的药房内,一组机械臂依据刚接收到的电子处方,从密集的药柜中精准抓取药材。完成配药的药包通过传送带平稳运往煎煮区,被自动投入煎药机。操作员在控制屏上确认启动,设备便严格按照设定好的工艺参数,开始自动完成注水、浸泡、煎煮和包装的全过程。

  从指挥戈壁滩上的能源工厂,到驱动城市药房里的自动化流程,和利时的控制系统正将复杂的生产操作,转化为精准而高效的场景。

  展望未来,和利时计划进一步深化XMagital智能系统的AI能力。和利时正在研发的下一代系统将增强预测性维护、自适应工艺优化等高级功能,同时探索工业大语言模型在设备诊断、工艺优化等方面的深度应用。

  “我们将继续坚持‘管控一体、数智融合、柔性制造’的技术路线,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在不同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张秋菊表示,和利时正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面向特定行业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在北京工厂的实践中,和利时证明了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实现高效生产,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自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