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宇树科技之后,又一家人形机器人计划奔赴A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聚”)已在深圳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在启动上市进程的同时,其核心产品“夸父”人形机器人完成了一场公开“路演”——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深圳站的“0号”火炬手亮相。乐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火炬的成功传递,是乐聚在动态运动控制、负重平衡、复杂环境适应领域的阶段性突破成果。
事实上,自2023年末优必选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以及越疆科技成为“协作机器人第一股”以来,机器人赛道便持续吸引着二级市场的目光。进入2025年,这股上市热潮进一步蔓延至具身智能领域,随着头部公司密集推进上市计划,一场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资本竞速赛已全面打响。
IPO竞速背后的商业化考题
乐聚的资本化进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在9月完成股改并正式更名后,于10月22日斩获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仅隔8日便火速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
公开资料显示,乐聚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较早一批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公司。自成立以来其已历经包括天使轮至Pre-IPO在内的6轮融资。其中,今年10月完成的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为上市前单笔规模最大的融资。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乐聚的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
辅导备案材料显示,乐聚无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冷晓琨、常琳、安子威,三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15.92%、6.01%和4.15%的股份。加上冷晓琨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通过深圳市乐跃智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控制公司7.64%股份,三人合计控制公司33.72%的股份。
从优必选、越疆科技先后登陆港交所,到宇树科技、乐聚接连启动A股IPO进程,资本的热情已清晰可见。但一个根本性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在这场喧嚣的IPO竞赛背后,人形机器人是否真正做好了接受市场与商业化检验的真正准备?
“人形机器人当前市场估值普遍偏高,存在‘资本叙事’驱动的成分。但从长期价值角度看,估值的核心锚点应是‘场景落地能力+技术壁垒+生态构建能力’。估值不应只看融资额或技术展示,而应回归‘能否持续创造真实价值’这一根本逻辑。”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郑磊指出,当前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仍抱有较高期待,但也日益趋于理性。若上市后迟迟无法展示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估值将面临“去泡沫化”压力。对于乐聚机器人而言,其“全栈式生态链”模式虽具有前瞻性,但也意味着更高的资本消耗和更复杂的协同挑战。要在技术叙事与财务表现之间取得平衡,可能渐进式地从“机器工人”走向“家庭伙伴”路径更为合理,要避免过早追求全场景覆盖。对于即将上市的公司而言,要用阶段性成果兑现资本预期,用长期愿景维持市场信心。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张思远长期关注机器人板块,他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行业案例显示,未盈利科技公司上市后1—2年若无明确盈利路径,估值易回调。人形机器人更是属于科技公司中科技含量极高的种类,因此将技术转化为盈利更为关键。
如何打破“为技术找场景”?
在十五届全运会深圳火炬传递现场,“夸父”人形机器人单臂持1.6KG的火炬,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完成百米传递。
乐聚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为适配火炬传递的严苛需求,研发团队通过新一代融合运控算法,重点提升了机器人奔跑时的“动态黏性”——从迈步幅度、摆臂节奏到身体重心的转移,都高度拟人。同时针对1.6KG火炬的持续负重优化负载平衡算法,使“夸父”在斜坡路段,也能自主感知地形,实时调整关节姿态,步履稳健地完成交接。
乐聚透露,这款量产机型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从常规任务到火炬传递的快速适配,证明了其场景泛化能力。这正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在郑磊看来,行业当前最核心的瓶颈是“缺乏为该场景深度优化的杀手级应用”。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为技术找场景”的阶段,缺乏对真实需求的深度匹配。技术成熟度是基础,成本是门槛,但只有找到并打磨出“杀手级应用”,才能真正打开商业化通道。
针对这一业界普遍认为的人形机器人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的问题。乐聚方面表示,公司对于KUAVO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有十分明晰的规划,正按节奏稳步推进交付。
“第一阶段面向科研、商业领域。”乐聚方面强调,商业服务则是乐聚商业化尝试最早,也是相对成熟的板块。目前,乐聚“夸父”已“入职”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展示馆、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荣耀阿尔法全球旗舰店等展厅、商场门店,担任“导览员”“导购员”。第二阶段面向工业领域。工业智造是乐聚现阶段重点攻关的板块。乐聚“夸父”已交付至一汽红旗、海晨股份等工业企业。今年9月,乐聚的“夸父”机器人已在上海新时达工厂的SMT真实场景中,实现多机协同无人化作业。
乐聚方面表示,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进入家庭等人类生产生活中,满足人类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乐聚的当前策略是双线推进,一方面通过国家级养老试点项目,在“康养医”场景中验证实用性;另一方面,携手40余家生态伙伴,将机器人的成本与易用性向消费级产品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