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进博会,罗氏制药围绕展台上的“生命穹顶”,首次展示了其在华全产业链沙盘。
这方沙盘里,除了罗氏上海总部、罗氏中国加速器,最新投资20.4亿元人民币建设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尤其引人注目。
进博会开幕首日,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在展台前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罗氏制药的上海总部,也是中国总部的所在地。最初这片地大约有105亩。拿到这片地的时候大家都在想,这么一大片地要用来做什么?”
早在1994年,罗氏就作为第一家跨国药企入驻浦东张江。31年来,伴随浦东的发展,罗氏也在不断成长,升级、完善产业链。此次加码在沪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显示出其加强本地化生产布局,强化中国端到端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的“长期主义”信心。
新生产基地约53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预计将于2029年正式落成,2031年正式投产。建成后,它将成为罗氏制药在中国的第二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与位于百米之外的中国区总部现有生产基地协同运作,用于全球首个获批的眼科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罗视佳®(法瑞西单抗注射液)的本地化生产。
而这一举动,与罗氏在中国的战略紧密相关。
“我们在中国的这几年的战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All in’,就是全面地进入到中国的市场。”边欣说,“我们把罗氏中国变成全球创新合作的有效部分,也是因为中国本土的创新环境和政策在不断优化。以监管为例,过去都说,中国在欧美之后才能获得新药的审批,但是现在罗氏已经在中国实现了全球首批,或者是部分药品的适应症在欧美之前获批,这也给罗氏总部巨大的信心。”
作为一早支持并深度参与进博会的跨国企业,8年间,近15款罗氏全球创新药在进博会的见证下完成了从“展品”到“商品”的蜕变。
今年,罗氏10余款即将在华上市及未来管线产品首次在进博集体亮相,覆盖乳腺癌、血液、神经科学、眼科、免疫、心血管及代谢等全疾病领域,阵容创历史新高。其中,多个未来管线产品已进入大规模III期临床阶段。
边欣着重介绍了今年的两款重磅产品。
“第一款是我们在眼科眼底病领域的药械联合产品,也叫港式给药系统。它能够针对眼底病实现每6个月一次的给药,通过植入一个小型装置,实现药物在眼底的长期缓释释放作用。”据介绍,港式给药系统(Port Delivery System)是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眼内植入物-眼科突破性解决方案,能够减少患者频繁接受眼底注射的需求。
与此同时,罗氏往年带来进博的“老朋友”也在技术进步下展现出新疗法。首个在狼疮性肾炎随机I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积极结果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佳罗华®(奥妥珠单抗)重磅亮相。
边欣介绍,佳罗华此前获批用于淋巴瘤的治疗。而今年在科研上取得的突破,则带来了它应对免疫系统疾病的进展。最新III期临床试验显示,佳罗华®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完全肾脏缓解率(CRR)。目前,它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获得欧盟优先审评审批,有望早日为中国狼疮性肾炎患者群体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显然,从在沪生产基地的全新布局,到创新产品的首展首秀,罗氏看到的既是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也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