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25年吴淞口论坛(上海国际邮轮峰会)开幕式上,上海海事法院与宝山区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白皮书,专题通报服务保障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近年来,宝山区邮轮母港能级不断提升,邮轮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邮轮总部经济持续扩大,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延伸。2024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全年累计完成208个航次,占全国邮轮航次总量的50%以上;接待旅客133.59万人次,占全国邮轮旅客接待量的70%以上。今年截止到9月底,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全年进出境邮轮达192个航次,同比增长28.9%,接待出入境旅客147万人次,同比增长40.2%。
伴随着邮轮经济的兴起,不可避免会产生涉邮轮的矛盾纠纷,有部分陆续进入司法程序。2015年至2025年,上海海事法院共受理邮轮案件392件,审结386件,总标的额达1.17亿元,邮轮纠纷呈现出主体众多、涉外性强、法律关系复杂、准据法查明与适用困难等特点。
白皮书分为基本情况、工作举措和典型案例三方面内容,回顾了2015年至2025年邮轮经济发展与邮轮审判工作的总体情况,从行政与司法不同角度总结服务保障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上海海事法院审理的涉邮轮五起典型案例,涵盖了邮轮案件法律适用、邮轮包船协议纠纷解决、邮轮纠纷多元化解、邮轮保险合同定性、船员合法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其中一起典型案件中,时年7岁的羊某某和母亲同浙江省某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出境旅游合同,购买邮轮旅游产品。邮轮航行至公海海域时,羊某某在邮轮泳池落水未能被及时发现,后因大脑缺氧时间过长造成身体损害。之后,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庭审中,原告方提交的中国有关法律规定显示,面积在250平方米及以下泳池,应至少配备3名救生员。原告还提交了刊登在英国政府官方网站由英国健康与安全执行组织制定的《游泳池健康和安全管理指南》,该指南也明确建议水深超过1.5米的泳池或者有15岁以下无人陪伴的儿童进入泳池需要配备救生员监管。因此主张被告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对原告所遭受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被告则主张邮轮泳池不配备救生员是国际惯例,并提交了部分其他邮轮公司的安全提示予以佐证。
上海海事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是涉案邮轮营运的经营者,应当负有对游客的人身安全保障义务。首先,被告在对游客的服务、安全保障方面既未自觉参照中国法律,也没有依据英国有关组织的规定或者建议配备救生员或者监管人员巡视以防范溺水事故发生,存在明显的过错。
其次,被告现场工作人员针对未穿戴任何救生设施的儿童、无大人看管的儿童进入泳池,无任何询问或者劝阻等有效的管理措施,而是采取放任、不作为的态度,存在明显的管理失职。
再次,国际惯例应当得到相关方的共同认可,邮轮不配救生员是邮轮公司的单方行为。即使以前邮轮确有不配备救生人员的做法或习惯,随着现代邮轮业的大众化和普及化,特别是邮轮泳池溺水事故多有发生,该做法应当改变,以尊重和保护游客的生命健康权。被告的所谓惯例也没有得到被告所在国英国有关部门的认可,更与中国相关法律相违背,对此法院不予认可。
此外,原告母亲作为法定监护人,未能尽到监护人应有的看护责任,也需承担相应责任。故法院认定原、被告双方的责任分担为原告20%,被告80%。
本届论坛在上海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举行,以“携手共创亚洲邮轮的未来”为主题,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300余位行业代表与专业人士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