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促正在火热进行。记者注意到,在AI深度应用的背景下,今年的“双十一”科技味儿更浓,电商平台与大模型公司纷纷布局,推动“对话即购物”成为新趋势,在提升转化效率的同时,也悄然重塑着流量入口的格局。
面对如何选择孩子长高产品,“双十一”怎么买更划算等疑问,孙女士没有自行查阅资料,而是直接求助AI。在综合比较数据后,AI给出了明确建议,并提供了购买渠道、优惠组合及最佳下单时间等实用信息。“真的很方便!”她称赞道。
今年“双十一”,像孙女士这样运用AI帮助购物决策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社交平台上,“‘双十一’AI帮你搞定最优购买方案”等成为热门话题。
大促节点虽然是购物盛宴,但面对繁复的满减规则、预售定时,不少人仍感到筋疲力尽。AI的出现和深度运用,为提升购物体验带来了新的可能。
电商平台也纷纷瞄准这一契机,积极布局AI解决方案。天猫将今年定位为首个AI全面落地的“双十一”,宣布AI技术将全面参与流量分发、消费者体验和电商经营各个环节。京东则在“双十一”前夕发布了京小智5.0,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售前咨询转化率。
从已有数据来看,AI在提升购物转化率等方面有所体现。比如,淘天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淘宝天猫押注投入AI产研,平台的算力提升40倍;用AI对20亿商品进行重新理解与组织,大幅提升搜索与推荐的精准度,购买效率提升25%。
作为专注于AI与内容驱动的数字消费服务的科技公司,值得买科技在AI上布局较早。值得买科技集团CTO王云峰对记者表示,从平台观察来看,AI助力消费决策正在从尝试阶段进入普及阶段。
“相比去年,今年用户对AI输出结果的信任度明显增强,去年不少用户仍会AI比价一遍、自己再验证一遍,而今年更多用户已直接采信AI结论,认为AI能更快、更客观地整合海量信息。”王云峰进一步介绍,AI已成为消费者购物“做功课”的核心助手,无论是智能比价、口碑整理,还是跨平台优惠路径推荐,AI的使用频次和转化率都显著提升。
还有更多公司也在布局“AI+消费”,抢占消费入口。网经社报告显示,近期,国内多家主流AI对话应用相继接入电商功能,推动“对话即购物”的新模式。其中,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已直接嵌入抖音商城链接,用户在询问商品推荐时,豆包会生成附有价格、适用场景说明的商品列表,点击文字链接即可跳转至抖音商城完成购买。
除豆包外,Kimi也支持商品链接推荐,但其跳转路径需经过“什么值得买”等中间页,最终导向淘宝或京东平台,且以非官方店铺链接为主。腾讯元宝则经历策略调整,其8月曾试点京东跳转功能,但于9月底下线外链,目前仅支持微信生态内的小店商品。
从电商平台到大模型产品,抢占AI电商入口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新焦点。不过,业界分析也指出,目前AI在购物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改善空间。“尽管AI导流带来便利,但体验仍显粗糙。”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对记者表示,测试显示,一些应用存在推荐商品与用户预算不符、未显示折后价格等问题,也有因跳转路径复杂削弱购物流畅性的情况,更关键的挑战在于生态封闭性。
从更长远看,业界普遍看好AI在购物场景中的应用前景。王云峰预计,未来2至3年内,用户只需明确表达购物需求,AI agent便能自动完成商品筛选、比价、甚至下单支付的全过程,那将标志着智能消费时代的全面到来。
按照麦肯锡分析显示,从行业来看,生成式AI将产生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的价值,产生价值最大的行业为高科技、零售及银行业。其中,在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生成式AI将改变游戏规则,创造4000亿至6600亿美元的价值。
陈礼腾表示,AI推荐可缩短用户决策路径,提升转化效率。“这场围绕流量分配与用户决策心智的竞争,可能重塑未来电商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