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智能养殖平台漂浮在湛江湾蔚蓝波涛间,工程师从平台控制舱里远程操作监控系统,渔民则在智能设备协助下跟踪鱼群的摄食状态。
这是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深入践行“大食物观”,落实“疏近用远、生态优先”原则,将传统渔业升级为集高端制造、数字科技于一体的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目前,广东已累计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39个,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海水鱼养殖产量常年占据全国近一半,海水鱼苗产量连续七年稳居全国首位。
中国蓝色经济版图里,一场全产业链协同、高度智能化的产业升级正在涌动。据测算,未来动物蛋白需求增长中,如果一半由渔业提供,将撬动一个6万亿级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大产业。
面对这一史无前例的蓝色机遇,广东正加快全链条布局,探索打造一套涵盖硬核装备、智慧软件和全景融合的完整体系,建设“海上新广东”。
“工业化”思维发展深远海养殖
珠海桂山岛的深远海域,巨大的半潜式钢铁平台“格盛1号”傲然挺立。
它的结构设计足以抵御强台风侵袭,平台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提供24小时100%的清洁电力。这已不再是简单的养殖网箱,而是一座智能化、自动化作业的“深海工厂”。
广东以“工业化”思维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力图破解传统渔业在深远海面临的缺装备、缺平台、缺能源“三缺”困境。广东提出,以装备创新、核心技术攻坚、智能养殖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深远海养殖成规模、产业配套成体系。
得益于雄厚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础,广东已形成涵盖设计、零部件制造、总装建造及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这里汇聚了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领军企业,在浮式平台、深水半潜平台、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等高端领域具备强劲竞争力,为深远海养殖装备提供了坚实的“硬核”保障。
借助深远海养殖装备平台,广东海洋牧场实现了价值聚变:珠海聚焦装备制造、湛江深耕种业及网箱养殖,阳江则强化苗种与平台研发。此外,广东成功部署“德海1号”“海威系列”等多个桁架式养殖平台,并自主研发了水下清洗机器人、无人投喂船等配套智能设备。
如今,广东已初步形成种苗、饲料、平台、加工、物流、文旅相互嵌套的海洋牧场全产业体系,并将“粤字号”海鲜出口至北美、欧盟、东盟等地,实现了产业价值全球化延伸。
步入智能养殖新时代
湛江雷州湾深处,“海威2号”半潜式桁架平台静静地漂浮,岸上的智慧渔业指挥中心内,工作人员紧盯屏幕。水下高清摄像头、光纤声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等,源源不断地传来鱼群的游动姿态和水质参数,而AI系统根据这些实时数据自动调整投喂量和速率。
技术人员介绍,这种智能系统不仅将人工成本降低了60%,更通过精准投喂使平台的单个养殖周期收获量超100万斤。
凌晨三点的阳江海陵岛,一批刚孵化出来的石斑鱼苗迎来生命中的第一餐。渔民不必像以往那样“靠天吃饭”,而是在手机App上查看AI推送的病害预警和个性化投喂建议。这款“渔书”大模型APP,正成为渔民的“智能顾问”。
“AI模型能把过去靠经验判断的问题全部数据化,精准调节饵料投放,有效减少损耗。”一位阳江渔业合作社带头人在分享养殖体验时感慨。
事实上,AI、5G和大数据正在成为驱动广东海洋牧场高效运营的“大脑”。从智能监控、AI投喂,到远程水质预警、全场景数据治理,广东养殖业逐渐告别“经验主义”的历史。
广东海洋牧场的智慧化建设要归功于“软硬结合”的战略。5G通信模块的应用,确保了深远海养殖平台与岸上指挥中心的高速数据传输,近年又向AI赋能的智慧决策、精细管控全面迈进,加速步入海洋牧场智能养殖新时代,成为全国数字渔业标杆。
构建“海洋牧场+”融合模式
广东对“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探索,早已超越单一渔业养殖、装备创新的局部突破,通过“海洋牧场+”联动高端装备、海洋能源、数字信息、文旅休闲等多元产业,开辟了庞大的增长空间。
广东将海洋牧场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波浪能开发相结合,同时融入休闲渔业和生态观光等业态,探索三产融合、渔能融合、渔旅融合等发展新模式。
以海洋牧场+新能源的“渔能模式”为例,阳江通过创新驱动,联动三峡、华电、中广核等央企力量,推动全球首台“导管架+网箱”渔风融合一体化装备“明渔一号”建成投产。该平台实现了“风电发电、网箱养鱼”的共生,首批金鲳鱼的成功捕获验证了其商业可行性,同时还解决了深远海养殖的绿色动力问题。
海洋文旅也是广东探索“海洋牧场+”的一个方向。如果潜入深圳大鹏湾的海底,一定会发现一片复苏的“蓝色奇迹”。科研人员通过攻克的珊瑚礁修复技术,让曾经衰退的海域重焕生机,成片的石珊瑚在海底静默生长,形成鱼群栖息的理想家园。
海面上,一座智能化海上综合平台如同一艘未来游轮,静卧海湾。这里不再是单一的渔业设施,而是集高端休闲、文化演艺于一体的“海洋会客厅”。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海底酒店的奇妙夜景,或在观光区俯瞰水下生态的勃勃生机。
广东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轨迹,是中国式现代化海洋经济的一个缩影。从工业化装备到智慧化AI、再到融合型全链条,新模式的不断创新,让“蓝色粮仓”真正跃升为高质量增长极。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全场景、全链条深度融合,是广东打造世界级蓝色经济高地的关键路径。通过科学配置种业、装备、能源等资源,显著提升产业集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