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7 08:15:31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债市“科技板”半年记:发行规模1.38万亿元 精准滴灌科创领域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1月7日电(王菁)今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创债的有关公告,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设立。半年来,这一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的债券市场板块迅速成长,截至11月6日,发行规模已达1.38万亿元,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金融力量。

  规模快速突破万亿 多元化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从5月7日至11月6日,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186只,占年内发行总量的77%。发行规模达到1.38万亿元,占年内发行规模的81%。

  国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尹睿哲表示,当前科创债市场正呈现“量价齐升、结构优化”的特征,成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

  同时,科创债的发行主体范围显著拓宽,金融机构与股权投资机构加速入场,民营企业参与度稳步提升。市场结构正从传统国企主导向多元化、市场化格局演进。

  “银行与券商作为首批受益主体,已形成规模化发行能力。与此同时,股权投资机构正转型为‘主动融资者’。”据某券商承销负责人介绍称,君联资本、东方富海、中关村资本基金、毅达股权等机构相继落地科创债项目,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初步构建“发债—投资—退出”闭环。

  在融资成本方面,5月份以来,科创债的利率中枢稳定在2%附近,科技型企业与创投机构发行的债券平均票面利率显著低于同期一般信用债。“这一利率形成了实质性利率优惠,有效缓解了研发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的痛点。”前述负责人称。

  从行业分布来看,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因研发密集、市场认可度高,成为融资主力。生物医药因临床试验周期普遍超10年,与科创债中长期限高度适配。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则受益于“双碳”政策,叠加“绿色债”标签,发行量持续攀升。

  从债券期限来看,科创债主要服务于中长期融资需求。1年期及以下短期品种占比显著收缩,3年至5年期债券实现补充性提升,整体期限分布更趋均衡。

  亦有专家提及了半年来各地的突出案例,比如陕西模式成为区域推动科创债发展的典型样本。数据显示,自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至10月23日,陕西省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科创债16只,金额148.5亿元,发行量位列全国第九。

  据了解,陕西省已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发债主体体系,现有9家发行科创债的企业,涵盖科技型企业与头部创投机构。所有制包括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主体评级从AA至AAA不等。

  而从风险分担方面,“陕西模式”也实现了创新。据相关参与方介绍,“该区域已发行科创债通过信用衍生品、直接担保、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等增信。例如西科控股发行全国首单引入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的科创债。”

  扩容与深化并进 塑造科创金融新生态

  半年来,科创债拓宽了科创企业中长期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货币政策传导精准性。

  华鑫证券研究所所长谭倩认为,随着投资者类型丰富,科创债流动性有望提升,引导社保、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做市与指数产品,推动高收益科创债市场形成。

  尹睿哲则指出,当前科创债市场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发行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规模扩容;二是交易端流动性改善与机构参与度提升形成正向循环;三是收益率下行与利差分化中孕育结构性机会。

  “目前科创债发行主体仍以央国企为主,政策支持下未来民企发行规模有望提升。随着产品类型的扩充、条款的完善,科创债市场定价或更加精细化,也可能催生出高收益科创债市场。”谭倩进一步预测称。

  展望后续,对于处于初创期的AI企业,业内认为可以进一步通过为创投机构发行科创债募集资本金,设立专项科创基金,实现间接支持。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AI企业,则支持其直接发行科创债,补充资本金。

  对此,国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周靖此前也提及,针对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研发周期长、技术迭代快、风险波动大的特点,公司提出差异化的金融赋能路径。

  大公国际首席宏观分析师刘祥东则建议称,为更好构建科创债市场生态,需要完善激励政策、建立独立专业评级机制、强化增信机制、优化市场生态四管齐下。政策激励可对科创债发行主体给予贴息和税收优惠,降低融资成本;将优质科创债纳入货币政策工具合格质押品范围,提升机构配置动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未来可能的深化措施包括:股债联动工具创新,设计含特殊条款的债券,既缓解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又为投资者提供增值机会。亦有观点表示,鼓励商业银行将科创债认购与科技贷款相结合,形成“债券融资+信贷投放”的联动。

  科创债市场未来的图景正在勾勒。随着产品类型扩充、条款完善,科创债市场定价将更加精细化,一个活跃的高收益科创债市场有望形成。而随着更多长期资金的流入,这个诞生仅半年的“科技板”也将有望成为科技创新的强大金融后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