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7 09:28:01 股吧网页版
18车逃生实测!有车后排无应急把手 客服建议“爬后备箱”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生事故车辆起火,危急时刻打不开门?车辆断电要逃生,却找不到应急把手?热销车型出现严重事故因“开不了门”导致伤亡的事件,频频将隐藏式门把手及车内应急把手的话题带上热搜。就在本周,特斯拉因美国威斯康星州一起Model S起火致五人遇难的严重车祸面临诉讼,诉状指出,由于车门设计缺陷,事故后乘客无法开门逃生。

  备受争议的新能源汽车门把手,已是安全链条上的关键一环。

  不久前,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禁止使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强制所有车型必须配备机械冗余开门装置,并明确2027年1月起,所有新车必须达标。如果顺利实施,中国将是第一个针对门把手设置国标的国家。

  但市场存量无疑是庞大的。来自威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配备隐藏式门把手的新能源车销量就高达323万辆。这些车型开门方式如何?是否安装了应急机械把手?能否快速识别?断电情况下如何逃生?

  南都·湾财社记者选取包括比亚迪、特斯拉、问界、小米、理想、埃安、极氪、领克、岚图、iCar等十个品牌一共18款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新能源车型,进行了一场逃生实测。

调查

前后排“同车不同命”?

Model 3后排机械把手藏进门板里

客服建议“爬后备箱逃生”

  此次实测的18款新能源车型中,应急机械把手前后排标准不一,是其中一个显见问题。

  理论上,此次实测的所有品牌车型后排座位几乎都设置了应急机械把手。但与前排相比,后排隐蔽的应急把手设计,在紧急逃生时显得并不友好。甚至有车型直接“阉割”了后排座位应急机械把手功能。

  南都·湾财社记者现场体验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2022款发现,前排主驾与副驾门把手下方的扶手位置,均设有可用手指扳动的机械开关。但坐到后排,肉眼可见之处却未见应急机械把手。而特斯拉为后排乘客提供的“逃生通道”竟然藏在后备箱:你需要将后排座椅放倒,钻入后备箱,拨动内部应急门闩,打开尾门逃生,相比前排乘客多了“倒、爬、拨”三个步骤。

图片

保有量超16万辆的2022款Model 3后排无应急把手,逃生需要爬到后备箱打开尾门。

  特斯拉官方客服也证实了这一点。该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原款Model 3只有主、副驾驶两侧设置了机械把手,后排的确无机械门把手,如遇到紧急情况时需通过后备箱逃生。2024款之后的焕新Model 3才在后排车门底部设置了与Model Y一样的应急拉锁。另据不少车主网络分享,旧款Model 3后排车门门板内部实际上存在机械开门结构,但需将门板卸下来才能看到,也可以通过改装外显。对此,特斯拉客服表示,官方未提供改装服务。

  这种前后排的“区别对待”也体现在记者体验的特斯拉Model Y 2022款改款后轮驱动版上。该车型后排座位的应急机械拉手,藏在后排座位门边下面储物格里。需要掀开隐藏的塑胶面板,才可以看到锁扣,再掰开锁扣才能把里面的拉绳拉出来,相比前排乘客多了“掀、抠”两步。

图片

特斯拉Model Y的应急门把手藏在储物格,需要掀开表层盖板,掰开锁扣,再拉出拉绳才可以开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版型的车不仅保有量极高,且因特斯拉稳定的品控与质量至今仍在二手市场广泛流通,因此这种对待应急逃生的“区别对待”值得重视。尽管最新款Model Y和Model 3都对此进行了优化,但是后排乘客相较前排的逃生步骤依旧繁冗。

问题

应急把手设计五花八门:

标识不一,位置不同,同一品牌也不同!

有车主自贴标志求生欲拉满

  除了前后排差异化之外,应急把手五花八门的设计,则是困扰车主们的另一个问题。此次实测18台车型的应急把手位置各不相同,标识不一,同一品牌的不同车型也设计不同,难以一眼识别。

  湾财社记者现场实测发现,超过2/3的车型应急机械把手位置在门边,多分布在车门置物框的前侧、后侧、顶部或底部。还有的藏在门边储物格上方的中间位置,难以一眼识别。

  此外,各个车型的应急把手设计也各不相同,有的与门把手一体需要仔细辨别,有些藏在同色面板底下,有的在显眼位置且有明确标识。比如2024年款宋EV,门边储物格下方有类似车门图标开关,只要手指扳动一下就能打开车门,开关上面明确标注着“车门应急开关”几个字。后排座位对应位置,也能一眼看到相同装置。

图片

  小米YU7、2025款岚图知音则采用红色标记,清晰可见。但同品牌的小米SU7、SU7 Ultra却不一样,其应急机械把手和内饰颜色相同,并不容易一眼识别。

1635x1034_690af5567e3f3.jpg?X-Amz-Conten

小米YU7应急拉手设计为醒目红色。

小米SU7的应急拉手与门板同色。

  还有造车新势力的新能源车型,沿用了传统燃油车的机械开门逻辑。比如理想L9、L8,内部只有一个传统门把手,未见其它隐藏机械拉手。据介绍,其门把手本身就是传统机械结构,理论上即使全车断电,直接拉动门把手就能开门。比亚迪低端车型比如海豚等,虽然外部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但从内部开门,也直接采用开门拉手本身即机械拉手的方式。

理想L9。

  设计五花八门的应急机械把手,令车主们在寻找这个“救命”功能时造成困扰。

  湾财社记者实测发现,在一辆2024款领克07 EM-P的车辆上,车主将前后排门边电子开门按钮、应急机械把手的位置贴上醒目标识,使自己及车上人员危急时刻能一目了然。

图片

现象

“救命”把手在哪儿?

七成车主不知情,销售与售后回复“打架”

  另一个现实问题则是,大部分新能源车主对应急“救命”把手完全不了解。

  南都·湾财社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位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主,仅三名车主知道自己的车辆有“应急机械把手”,并知道所在位置、如何操作。“完全不知道还有应急把手,买车的时候店里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人告知。”一新能源品牌车主接受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实测的车辆来源,大多数来自销售商。如果说“应急机械把手”功能不常用到,普通车主不熟悉或许在意料之中。但包括新车授权经销商在内的销售、售后服务人员也不确定,则令人意外。

  湾财社记者随后走访部分新能源车辆的大卖场发现,整天与各品牌车型打交道的销售人员,业务表现也参差不齐。有的可以迅速告知不同品牌、不同年份车辆的应急把手所处位置及如何使用,有的却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售车辆是否提供此功能。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个别品牌4S店的经销商销售、售后服务人员,在问及该品牌多款车辆的“应急机械把手”是否提供以及具体位置时,同一个品牌不同内部人员之间还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如湾财社记者在现场咨询一名销售人员时,对方称该车并没有应急机械把手,门边的把手就是机械把手。但不同的售后人员却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有的与销售人员说法一致,有的则表示具体位置需要再确认。

建议:

知道“藏”在哪儿还不够

业内:要提高逃生率,建议你这么做

  车辆已自带开门装置,为什么熟知应急机械把手操作仍然如此重要?遇到危急时刻,怎样自救/救人才能提高逃生几率?

  “无论你开的新能源车是隐藏式还是外露式门把手,遭遇碰撞事故后也可能面临一样的结果。车门的开锁与解锁通过小电瓶供电,而不是由高压电进行控制。”某自主品牌一名负责车身外饰的工程师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她表示,如果事故发生时,小电瓶被撞坏导致断电,车门就无法正常解锁。

  在此情形下,车内应急机械把手就成了“救命把手”,熟知位置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打开车门,就成了车主及乘客的必备技能。

  前述工程师进一步建议,如果在撞击事故中车门被撞变形,通过应急把手也很难开门,但其它未被撞击的车门仍能正常通过应急把手解锁。除非极端情况下四扇车门都受到强烈撞击变形,无法车内开门,但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极小。

  一位受访售后人员表示,一旦机械把手都失效,还有一种逃生方法:放倒后排座椅,爬到后备箱,在靠近尾箱门位置找到显示开启后尾箱图标,通过拉手打开尾门逃生。

  如果不得已要采取破窗方式自救或救人,如何正确操作?华汽(广东)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吴耀权提醒,现在很多车辆的车窗材质都是钢化玻璃,加上不少车主会贴上防爆膜,加上前挡玻璃还采取了一层夹胶结构,更增加了敲碎玻璃的难度。

  “如果不掌握一定技巧,想破窗救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首先,在试图敲碎车窗玻璃时,最好选尖锐硬物进行撞击;其次,要敲碎车窗的边角位置,而非中间位置。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敲碎车窗后的尖锐玻璃残留物对人带来二次伤害。”吴耀权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