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9月10日,在宣布与OpenAI签订3000亿美元人工智能大单后,美国老牌科技巨头甲骨文日内一度暴涨超40%,创下历史新高345.22美元,使得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一度攀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然而,仅仅不到两个月后的今天,甲骨文股价已经跌至243.8美元,距离此前的历史新高已经累计下跌了29.6%,因三千亿美元大单而暴涨的25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8万亿元)市值,已经基本全部蒸发,此前投资者们的欢庆如同幻梦般烟消云散。

与此同时,信贷市场对甲骨文公司发出了越来越尖锐的警报声:甲骨文的信用违约互换(CDS)已升至87.7个基点——这是近1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种大幅波动不仅表明,机构投资者对甲骨文公司的信用前景正变得愈发谨慎,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人工智能繁荣背后的泡沫是否已经岌岌可危?
甲骨文万亿市值的蒸发
美东时间9月10日,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单日暴涨36%,市值飙升25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8万亿元),震撼了全球投资者,也让华尔街的众多科技股集体沸腾。
甲骨文股价的暴涨,背后直接原因在于该公司最近与OpenAI签署的一项大单:两家公司签署一份自2027年开始为期约5年、总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合约。这份合约金额不仅远超过OpenAI目前的营收、同时也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云端合约之一。
OpenAI向甲骨文采购的4.5吉瓦(GW)算力大约相当于美国目前营运中数据中心算力的四分之一,相当于超过两座胡佛水坝的发电量、或约400万户家庭的用电量。
然而,在这一连串让人头晕目眩的大数字所带来的惊喜情绪逐渐消散之后,市场对AI泡沫的更多担忧开始涌现。自9月初以来,甲骨文的信用违约掉期(CDS)就在不断提高。

如今,甲骨文的CDS相比于今年8月的水平已几乎翻倍,从约40个基点升至近88个基点,而这样大幅的上涨仅在两个多月内就完成。这意味着甲骨文所面临的信用担忧正以2024年以来最快的速度加剧。
这一数据显示,市场对甲骨文的情绪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2025年的前三个季度,甲骨文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交易价格一直在30至45个基点之间平稳波动。随后在9月,CDS开始攀升,到该月底突破60个基点,并在10月进一步升至80个基点。11月初,这一水平达到87.735个基点的峰值——这是自2024年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种急剧的加速表明,交易员们正在匆忙进行对冲操作,这预示着对甲骨文信用状况的突然重新评估。
市场情绪为何突然转变?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突然的变化呢?这背后似乎有几项因素正在共同作用:
一、借贷成本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仍处于高位,这使得所有企业借款人(包括大型科技公司)的再融资成本都大幅增加
二、大规模基建支出提高了杠杆率:甲骨文公司积极进军云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这暂时提高了其杠杆比率
三、全行业担忧:在亚马逊和微软等公司谨慎指引的影响下,整个科技行业的信贷紧缩趋势加剧,从而放大了围绕科技债务的对冲活动。
四、预期定价:信用违约掉期交易员往往会先于实际信用事件做出反应,有时会在不确定时期造成过度波动
更深层的担忧
在甲骨文CDS的飙升背后,实际上最根本的担忧是,投资者们开始发现,尽管这些AI基建采购合同承诺的投资规模堪比国家级,但支撑这一系列承诺的根基似乎并不牢靠。
或者更直白地说,当前人工智能行业投资的繁荣,似乎来自于一种“衔尾蛇”式的循环: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向基础架构模型出售计算资源,基础架构模型将使用量回馈给云平台,供应商提前锁定“未来”的收入——这整个流程的运转依赖于日益增长的非传统信贷。
当自由现金流足以支付所有费用时,这种模式当然可以运转良好。但一旦现金流放缓,账单从留存收益转移到融资合同,这种模式便会失效——而那,可能就是泡沫破裂的一刻。
接下来会怎样?
当然,我们不能断言,人工智能的泡沫立刻就会破裂,也不能断言甲骨文接近90个基点的CDS价差一定意味着该公司会出现违约——但它确实反映了市场对波动性预期的增加。
本周三,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公开表示,公司正在寻求构建由银行、私募基金、以及联邦政府“兜底”(backstop)或“担保”( guarantee)组成的生态体系,以帮助公司为其巨额芯片投资提供融资支持——这无疑让人们对AI泡沫的担忧更上一层楼。
尽管Friar和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周四都发帖澄清了这一言论,但人们对于AI泡沫的担忧恐怕仍然难以消散。
随着全球股市都随着AI热潮翩翩起舞,越来越多人不禁要竖起耳朵倾听和等待,这场流动性舞曲的休止符,将在何时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