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剑桥科技(6166.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港股市场CPO第一股、AI算力通信及光模块第一股。在其背后,工银理财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1000万美元,参与剑桥科技港股IPO。这一投资不仅体现了理财资金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参与,也反映出监管层引导中长期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正加速落地。
从将理财资金纳入科技创新债券的合格投资者范围,到引导理财公司依法依规参与创业投资,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提到支持理财资金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工银理财此次布局光模块核心环节,既是对AI算力产业链的前瞻性判断,也探索了“固收+港股IPO”等多元策略,为行业在资产收益压力下寻求突破提供了新思路。
锚定AI算力核心环节探索“固收+IPO”路径
在AI数据洪流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光模块作为信息传输的关键硬件,成为AI算力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布局AI算力核心环节,工银理财方面指出,该公司是基于对AI产业链的深入洞察,重点布局光模块这一AI基础设施的核心环节。一方面是关注技术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是看中企业的业绩增长稳健。
除了对AI赛道的看好,工银理财亦将此次投资视为参与港股IPO复苏机遇的重要尝试。工银理财方面分析称,2025年港股IPO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截至9月底,港股IPO融资总额达182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激增超2倍,募资规模全球第一。目前仍有大量企业处于上市审核阶段,为相关策略产品提供丰富标的。
但工银理财方面坦言,直接参与此类热门IPO门槛较高,而“固收+港股IPO”产品提供了一条参与路径。即80%及以上仓位投资存款、高等级信用债等债权类资产,运作期内综合运用杠杆套息、信用精选、灵活久期等策略;20%以内仓位参与港股IPO投资,5%以内仓位视情况参与以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风控与投教成关键挑战
在“固收+”收益内卷、公募化转型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工银理财的这一投资动作是否意味着行业将加速推出挂钩科创IPO、AI赛道的主题产品?
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璟晗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近年来,诸如鼓励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等多项文件均鼓励理财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参与支持科技创新等行业发展,工银理财此次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科创企业IPO,不仅体现出理财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拥抱创新”的战略导向,也表明部分理财公司正积极向科创、AI等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行业寻求资产荒背景下解决传统固收产品收益率“内卷”挑战的应对之道。从资产端看,科创企业的股权、债权拥有政策支持红利、多元化收益来源以及分散风险等多方优势,有助于理财公司进行投资策略与产品设计方面的创新;从产品端看,这类主题产品的推出也能实现投资者参与市场热门行业的配置需求。不过这类产品仍较为考验理财公司投研与风险管理能力,未来机构或仍然通过“固收+”这类稳健策略逐步探索科创、AI等多个创新赛道布局方式。
事实上,理财公司在科创领域的布局已早有尝试。此前,科创债推出后,理财公司迅速响应,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投资。今年以来,两批科创债ETF相继上市,其中多只产品规模超百亿元。在机构投资者中,又以银行、券商、理财公司、保险、信托等为主。
不过,科创主题产品的发展仍面临挑战,对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张璟晗提示称,投资者在分享此类行业红利的同时,也需关注三大风险点。其一,目前多数科创企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估值往往建立在政策支持和对未来盈利的高预期之上,若政策环境或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股价及估值可能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理财产品净值表现;其二,AI和硬科技领域技术迭代速度快,企业可能因核心技术被替代、研发受挫或商业化不及预期而失去竞争力,这种不确定性同样会传导至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风险;其三,资金参与科创企业股权或IPO投资通常存在锁定期,同时这类投资也需要较长周期以匹配企业成长进程,短期内难以实现收益兑现。
“对此,银行理财机构在销售与信息披露等环节应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通过投教活动帮助投资者补充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培养长期投资理念,并做好客群精细化管理,利用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帮助客户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以便选择更适配自己的产品。”张璟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