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总部位于丹麦的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马士基实现营收142亿美元,同比下降9.9%,超过了公司此前收集的分析师调查预期值(138亿美元);息税前利润(EBIT)约13亿美元,同比下降61.2%。
海运是马士基最重要的业务板块,马士基方面表示,整体收入的下降主要缘于海运业务的下滑。由于装载运费率下降31%,该板块收入缩减18%。但集装箱运输业务自今年2月与赫伯罗特启动“双子星联盟”以来,已实现运营成本节约,且船舶利用率高达94%。今年第三季度,马士基海运货量同比增长7%,运价环比保持基本稳定,海运板块的息税前利润为5.67亿美元,高于第二季度的2.29亿美元。
一位航运领域分析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去年第三季度集装箱市场因受到红海危机等因素影响,属于“异常高位”,2025年运价和营收同比回落是一种正常调整。从财报数据来看,马士基海运货量同比增长7%,这说明虽运价同比下跌,但“双子星”的协同作用已发挥出来。
物流是马士基的第二大业务板块,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马士基物流业务息税前利润为2.18亿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1.75亿美元,也高于去年同期的2亿美元。且物流板块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利润率达5.5%,高于上一季度的4.8%。马士基方面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以及履约服务,尤其是仓储业务的良好表现。
码头业务是马士基第三季度财报最大的亮点。财报显示,码头业务货量、营收和息税前利润均创历史新高,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年第三季度,马士基码头业务货量增长8.7%,码头利用率高达89%,部分码头接近满负荷运转。马士基在财报中表示,这主要得益于美洲、欧洲和非洲的强劲需求。
马士基在财报中称,得益于运营改善和积极的成本控制措施,本季度马士基业绩表现强劲,虽然业绩同比下滑,但所有业务均实现了环比增长。基于此,马士基调整了2025年全年财务业绩指引。预计2025年EBIT为30亿—35亿美元,此前预期为20亿—35亿美元。
除上调公司全年业绩预期外,马士基方面还表示,对全球集装箱市场的增长率预期也上调至约4%,高于今年8月发布的2%—4%预测区间。马士基在财报中预计,红海航运中断将持续全年。
“码头等领域业务的高增长为马士基打下较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这是支撑马士基上调全年利润下限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马士基预计红海航运中断将持续全年,这意味着未来班轮公司将继续绕行,阶段性延缓运力过剩的局面,进而对运价水平预期有更强的提振。”上述分析师表示。
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Vincent Clerc)在财报中表示:“我们的各项业务在第三季度均表现强劲。全新的东西向海运网络提升了海运业务表现,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可靠性、更高的货量和更低的成本。码头业务再创新高,货量强劲增长,物流业务的盈利也持续提升。面对市场环境的波动,马士基能够应对变化,保持供应链的稳定。”
马士基成立于1904年,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之一。马士基承担了全球五分之一的海运货物运输,一直被视为全球贸易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