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7日消息(记者樊瑞)11月4日,国泰海通2026年度策略会在北京开幕。来自政府、投资机构、产业、学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市场热点和2026年度投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展望。
国泰海通党委副书记、总裁李俊杰出席会议并致辞,副总裁、研究与机构业务委员会总裁、政策和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忠义出席会议,研究与机构业务委员会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路颖主持主论坛。
李俊杰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以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锚。在此背景下,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聚焦提升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带来中国资产广泛价值重估机遇。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加速机构化、产品化、国际化,机构投资者等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不断凸显。
在4日上午的主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北京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郑书新,分别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展望、全球变局下的大国关系走向、人工智能的未来和机会等议题带来精彩演讲。
国泰海通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在会上指出,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具有较大增长潜力。2025年宏观经济总量稳定,但结构分化明显,供、需分化,量、价分化。所以,内需偏弱仍是需要2026年政策解决的问题,而物价指标是关注内需变化的核心指标,稳增长关键在于稳价格。资产重构,决胜于“价”。通胀预期对于居民财富管理至关重要。全球经济、货币体系重构,导致黄金、美元、美债等资产的定价框架也在发生变化。
国泰海通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则表示,2025年中国股市迎来大发展的周期,资本市场改革与经济结构转型交相辉映,这是“转型牛”的典型特征。2026年中国“转型牛”的升势远未结束,中国经济转型、无风险收益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放大牛市思维,市场高度有望超出共识。中国市场重估是广泛的,科技与非科技都有机会,从杠铃策略转向质量策略。在他看来,新兴科技是主线,周期消费看转型,继续看好金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