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7 17:08:01 股吧网页版
“过分了”“没事会有人买单”!泡泡玛特股价闪崩背后的增长虚火与深层隐忧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K图 09992_0

  11月6日晚,一段12秒的直播录屏让泡泡玛特(09992.HK)猝不及防地陷入舆论风暴。

  泡泡玛特直播间内,直播结束后未及时切断的画面中,女工作人员手持售价79元的品牌挂链直言“妈呀,这东西卖79元确实是有点——过分了”,身旁男同事回应称“没事,会有人买单的”,此事一出,迅速激起千层浪。

  11月7日,话题“泡泡玛特直播事故”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同时,这场被定义为“直播事故”的舆情发酵直接传导至资本市场。截至11月7日午盘,泡泡玛特股价报208港元,较前一交易日大跌4.41%,市值蒸发超130亿港元,盘中最低触及206.6港元,较52周高点339.8港元已回撤近40%。目前总市值约为2796亿港元。

  面对汹涌舆情,泡泡玛特紧急回应称“正在调查但不会开除相关员工”,但这一表态未能平息市场疑虑。

  一边是创始人王宁1467亿元的身家(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基于其48.73%持股比例计算),一边是基层员工对产品定价的直白吐槽;一边是2024年营收破百亿、净利润大增的亮眼业绩,一边是股价闪崩的现实困境。

  这场看似偶然的直播事故,实则戳破了泡泡玛特高增长神话下的泡沫,暴露了其在定价逻辑、品牌管理、战略扩张等层面的深层隐忧。

  高溢价能否持续“有人买单”?

  这场舆情危机的核心,早已超越了基层员工的不当言论本身。79元的挂链产品,主要材质为锌合金、树脂和聚酯纤维,却被自家工作人员质疑定价“过分”,背后是消费者对泡泡玛特长期以来“高溢价”模式的不满积累。

  据九派新闻报道,涉事产品系泡泡玛特11月新推出的“DIMOO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据泡泡玛特介绍,该盲盒系列含6个常规款,1个隐藏款,常规款概率是1:6,隐藏款概率是1:72。该系列单个盲盒售价为79元,整盒售价为474元。

  来源:微博截图

  在社交平台上,大量网友的吐槽直指问题本质。有消费者晒出购物清单:69元的盲盒手办、99-199元的挂件、399-1299元的大娃玩偶,甚至159元的布袋子、199元的Labubu围裙,“材质普通、品控问题频发,却靠着IP热度漫天要价”。

  更让消费者感到刺痛的是“会有人买单”的表述,这句看似随意的回应,被解读为品牌对消费者的轻蔑——仿佛为潮玩情感价值买单的用户,不过是愿意被收割的“韭菜”。

  事实上,潮玩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本就源于IP带来的情感共鸣。消费者支付的溢价,本质是为设计创意、身份认同和情感寄托买单。但当产品定价脱离成本基础,品控未能匹配价格,再加上品牌方传递出的傲慢态度,情感价值的滤镜便会瞬间破碎。

  此次直播事故之所以引发大规模反感,正是因为它揭开了潮玩行业“IP溢价”的遮羞布:当工作人员都不认可产品价值时,所谓的“情绪价值”不过是收割粉丝的借口。

  泡泡玛特的紧急回应也被指缺乏诚意。“不开除员工”的表态看似人性化,却回避了消费者最关心的定价合理性问题。截至发稿,公司尚未对产品定价逻辑、品控标准等核心诉求作出回应,这种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品牌管理能力的质疑。

  潮玩第一股的崛起

  泡泡玛特的成功,本质是中国消费升级与Z世代情感消费需求爆发的时代产物。2010年,23岁的王宁从郑州大学毕业,在北京三里屯开了第一家泡泡玛特门店,初期以售卖潮流玩具、文具为主,业绩平平。

  2016年是泡泡玛特的转折点,公司签约香港设计师龙家升,推出PUCKY精灵盲盒系列,凭借“未知性”和“收藏性”迅速吸引年轻消费者。2017年,泡泡玛特签下设计师Kenny Wong,获得MOLLY形象的独家运营权,推出太空MOLLY系列,盲盒模式彻底爆发。2019年,公司营收突破16亿元,净利润达4.5亿元,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潮玩第一股”。

  上市后,泡泡玛特加速扩张,线下门店从2020年的187家增至2024年的401家,机器人商店从1241台增至2300台,线上渠道也实现全面覆盖。2023年起,公司将全球化作为核心战略,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从不足10%提升至38.9%,创始人王宁也凭借股价上涨,以1467亿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从财报数据看,泡泡玛特2024年堪称“高光之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亿元同比大增185.9%,海外营收50.7亿元同比暴涨375.2%,毛利率提升至66.8%的历史高位。

  10月21日,泡泡玛特发布公告,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45%至250%。其中,中国收入同比增长185%至190%;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65%至370%。

  但剥开这些亮眼数据,经营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已逐渐显现。

  高增长下的经营隐忧

  尽管泡泡玛特宣称实现品类多元化,2024年毛绒品类营收增长1289%至28.3亿元,但手办仍占总营收的53.2%,达69.4亿元。

  IP依赖问题同样突出,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四大IP贡献了超60%的营收,其中THE MONSTERS单IP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几乎撑起公司四分之一的营收。

  这种“超级IP依赖症”暗藏巨大风险。潮玩行业的IP生命周期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审美迭代速度快,一旦核心IP热度退潮,公司业绩将面临断崖式下跌。历史上,不少潮玩品牌因核心IP老化而迅速衰落,而泡泡玛特目前尚无足够多的后备IP能承接核心流量。2024年虽有13个IP营收破亿元,但多数依赖原有IP矩阵的延伸,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原创新IP寥寥无几。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还面临高毛利率背后的信任透支。66.8%的毛利率在制造业中堪称“暴利”,远超玩具行业平均30%左右的水平。高毛利的背后,是产品定价与生产成本的巨大差距。以引发争议的79元挂链为例,行业人士估算其原材料成本不超过15元,加上生产、物流等费用,总成本大概率低于25元,毛利率超68%。

  这种高溢价模式在行业初期可通过IP红利维持,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理性回归,可持续性存疑。2024年会员复购率49.4%,看似稳定,但较2023年的52%已有下滑,此次舆情可能进一步拉低复购率。

  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会员1172.9万人,累计会员达4608.3万人,但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2.7%,意味着公司业绩高度依赖存量会员消费。一旦核心会员因定价争议或品控问题流失,业绩增长将失去核心支撑。

  今年以来,泡泡玛特股价累计上涨超130%,2024年初至今涨幅超11倍,股价涨幅远超业绩增速,市场已提前透支未来增长预期。高估值的基础是市场对其IP运营能力和增长潜力的预期。此次舆情引发的股价闪崩,也是市场对泡泡玛特业绩增长可持续性的深度担忧。

  在潮玩行业从蓝海转向红海的关键节点,泡泡玛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IP老化、竞争加剧、消费者理性回归,而此次舆情事件后,企业如何重塑品牌形象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或许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

  潮玩行业的本质是“情感生意”,消费者的信任是最珍贵的资产。当品牌不再尊重消费者,不再敬畏市场,再高的股价、再亮眼的业绩也只是空中楼阁。

  目前,资本市场已经给出了初步反应,泡泡玛特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将是其面临的最大考验。而对于整个潮玩行业来说,泡泡玛特的经历也敲响了警钟:IP红利能够持续多久?企业尊重消费者、坚守产品价值,才能在市场中长期立足。(《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