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少鹏)11月7日,新疆石河子市“低碳转型·新质驱动”产业创新发布会在沪举行。石河子市相关领导在发布会上全面介绍了石河子市近年来的绿色发展成效,并就新质生产力培育蓝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享。

石河子市“低碳转型·新质驱动”产业创新发布会现场
“石河子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机遇,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让更多朋友了解我们的产业优势,携手共谋发展。”石河子市相关领导的表态彰显了这座军垦名城拥抱开放、共谋发展的坚定决心。
低碳转型纵深推进产业绿色根基牢靠
近年来,石河子围绕低碳转型做足文章。据介绍,石河子紧紧围绕聚“能”产业、汇“新”图强的发展主题,坚持以跨产业上下游、供需端耦合联动的大项目、好项目为牵引,把能源产业全链条融入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多方面齐头并进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格局。
在传统工业绿色升级方面,新疆天业集团创新“一头多尾”煤化工联产模式,建成年产25万吨煤制乙醇、22.5万吨高性能树脂原料等项目,实现煤炭消耗降低40%、二氧化碳减排40%。敦华绿碳碳捕集利用项目构建起从二氧化碳捕集、储运到油田埋碳驱油完整绿色生命周期闭环,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5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35万棵,为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提供可行路径。天山铝业年产140万吨电解铝项目绿电使用率25%。同时,硅基产业新增6GW高效电池片、2GW光伏组件,新疆大全新能源入选国家级水效领跑者。
同样在加速崛起的还有新能源产业集群。数据显示,石河子推动总装机容量13.45GW总投资近800亿元的光伏项目,形成“光伏组件 — 支架 — 储能”完整产业链。同时,创新“光伏 + 生态”模式,中新建电力集团建设的全疆最大3GW“光伏+防沙治沙”项目中,500MW林光互补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构建起了“固沙遮阳—保墒种植—绿电输出”生态闭环。通过“新能源+高载能”模式,全市年消纳绿电数十亿度,天山铝业、天业集团等企业通过直购绿电降低成本约15%。
值得一提的是,石河子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电网绿色化改造,源网荷储一体化实现全国领先。据了解,石河子是首个拥有局域电网的城市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现已形成“光伏为主、火电调峰、储能兜底”的多元供电格局。
截至目前,光伏电站已建成并网4.3GW、在建2.38GW,配套1.8GWh电化学储能设施,签约了新能恒储、融和元储、天坤新能、海巢能源合计约8GWh储能电站项目,并布局抽水蓄能、氢储能等多元化技术。
另外,石河子的绿色算力产业更是异军突起。据介绍,石河子着重突出“绿电+双电源+网络环境”场景,重点培育发展绿色算力产业,华科智算智算中心实现“当年洽谈、当年建设、当年投用”,天禧贵合云智算、城信科技智算中心等一批算力项目正加快建设推进。
新质驱动布局未来六大产业集群蓄能待发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石河子将坚持能源与产业双线绿色转型,依托科研院所与链主企业,聚焦“创新强链、绿色延链、集约补链”,培育千亿级新材料集群,激活新动能。
具体来看,石河子将持续推动碳基、硅基、铝基为主体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向高性能、功能性复合材料发展。以碳基新材料为例,石河子将持续构建现代煤化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耦合发展新模式,重点发展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打造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及工业储能电池等下游产业应用。
石河子还将继续擦亮“中国棉纺织名城”的金字招牌,建成“种植服务+皮棉供应+纺织企业供应链+棉纱销售”棉花全产业链;推进棉纤维材料向功能性、多元化、生态化发展,探索二氧化碳超临界印染等无水工艺,培育医疗、工业用纺织品。
聚焦智慧农机、绿色农资、国际种业三大板块,石河子拟立足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特色生态农产品资源和集约化种植优势,在农业资源转化方面实现农产品的食品化和生物化配套,发展农机生产制造、畜牧业精深加工等。
同时,石河子还要在生物医药产业继续挖掘资源潜力,重点引进培育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生物药、中药饮片及制剂、保健药等重点产业项目。以“GAP 种植 + 制药” 模式发展中成药与保健品,利用生物提取技术开发高附加值添加剂,培育合成生物产业,向药品、生物基新材料延伸。
石河子还将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着力做强航空职业教育培训研学产业链,创新突破通航制造产业,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服务,积极拓展航空维修拆解产业,全力开拓“航空+”文旅新消费,全面强化航空公共服务,巩固提升生产作业服务。
此外,石河子还将持续打造绿色算力产业生态,以绿色电力支撑绿色算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重点建设石河子市“丝路云谷”算力和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算力富有型综合产业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