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港务局能源方案部部长布罗迈斯(Hanno Bromeis)虽然来过中国多次,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里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产品,参展观众熙熙攘攘,这是非常有趣的体验。”此行他的主要目的是与中国港口的业内人士交流,关注中国进出口与港口发展的最新动向。
7日下午,德国物流供应链圆桌会议在上海举行,聚焦塑造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议题,包括港口绿色转型、岸电供应、替代燃料技术的发展以及提升国际运输网络的韧性与效能等。
在此次进博会前,作为德国第一、欧洲第三大的港口,汉堡港发布最新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汉堡港集装箱业务繁荣,推动整体吞吐量增长。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大幅增长9.3%,达到420万标准箱(TEU);海运货物吞吐量也实现了3.6%的增长,达到5780万吨。
公开资料显示,汉堡港是欧洲北部传统的、最为重要的物资中转站。汉堡港拥有四个德国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其中的CTA码头拥有5G赋能。一直以来,汉堡港吞吐量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中欧贸易往来。
了解中国港口最新动态
今年上半年,汉堡港与亚洲及波罗的海地区市场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积极增长态势。在亚洲地区,特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的表现抢眼。其中,就上半年汉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而言,中国市场贡献120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幅达10.5%,依旧为汉堡港最大贸易伙伴。值得注意的是,在汉堡港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仅美国出现下降趋势。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汉堡港与美国的集装箱吞吐量下降19.3%,仅为27.5万标准箱。
汉堡港营销协会亚洲市场开拓主管顾英格(Inga Gurries)表示,汉堡港能否在下半年延续增长态势目前很难说,主要是全球经济复苏整体乏力,“但推动汉堡港增长的原因是与亚洲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中,顾英格提及3年前中远集团收购德国码头运营商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HHLA)持有的汉堡港CTT码头,这是迄今重要的合作之一。
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HHLA)亚太地区首席代表安克(Lars Anke)告诉记者,3年来,HHLA与中远海运的合作平稳、顺利,“在全球经济面临各种挑战的时候,码头运营商和航运公司之间的合作对各方都有重要作用。而且未来的前景可期。”
安克表示,在CTT码头运营方面,中远海运在“绿色足迹”发展的经验让人印象深刻,“我们还在很多领域进行了试验性的合作。这是一个通过共同努力,找到让港口更高效、更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在去年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期间,汉堡港与上海港联合宣布共建“绿色航运走廊”。今年上半年,汉堡港拓展了“绿色航运走廊”的伙伴,先后与中国的宁波港、青岛港也签署了共建“绿色航运走廊”的协议。
顾英格表示,汉堡港非常希望了解中国港口出现的新趋势,因为中国在自动化、数字化和港口发展等许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如何实现绿色航运
在布罗迈斯看来,与中国合作伙伴签署“绿色航运走廊”协议仅仅是第一步,“作为一个港口,我们希望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的建立,打造贸易走廊,让贸易活跃起来,让去碳化活跃起来。”
众所周知,航运业一直是碳排放“大户”。国际海事组织(IMO)此前发布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力争在2050年前后达到净零排放。
布罗迈斯表示,其实汉堡港很早就在脱碳领域布局,在建设岸电设施方面走在前列。其次,欧盟的法规“Fit for 55”也是很大的驱动因素,该法规包含改革碳排放交易体系、自2035年起禁售燃油汽车以及自2026年起实施“碳关税”政策等措施,旨在实现2030年相较于199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减少55%的目标。
布罗迈斯还认为,打造“绿色航运走廊”是汉堡港践行脱碳的重要步骤之一,但走廊的建设需要班轮公司、托运人、运输商和整个行业的支持,“更关键的是,我们现在需要提出一个比联合国以及国际海事组织在减排领域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标,通过一个有增长的计划来最终实现绿色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