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今年前10个月外贸数据。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进出口总值37.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3.6%。其中,出口22.12万亿元,增长6.2%;进口15.1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单月来看,据统计,10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增长0.1%。其中,出口2.17万亿元,下降0.8%;进口1.53万亿元,增长1.4%,已连续5个月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单月出口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此前,9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4%,且出口和进出口规模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高基数叠加外需放缓拖累单月出口增速
针对10月出口增速的回落,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首先,中美谈判期,客观上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对美出口的继续大幅下滑对出口造成一定拖累。其次,整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除了中美以外,中欧之间在半导体、稀土等方面的争端有所加剧。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0月出口同比增速转负,主要原因包括去年同期基数大幅抬高,中秋节错期导致今年10月工作日减少,以及美国高关税对全球贸易和我国出口的冲击逐步显现等因素影响。
冯琳进一步表示,以美元计价,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1%,增速比9月低9.4个百分点,为2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略低于市场预期。首先,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2024年9月台风天气影响超出正常年份,导致出口商品在10月集中出运,带动出口基数大幅抬高。这会直接压低今年10月的出口同比增速。
其次,工作日效应。冯琳认为,今年中秋节落在10月,工作日减少,也会导致10月出口相应减少。反过来看,以上两个因素也是9月出口增速大幅上行的直接原因。最后,美国高关税对全球贸易和我国出口的冲击持续显现,外需整体放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以人民币计价,2024年10月份,我国出口总值达到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这一增速水平创下去年前10个月的新高。
对于接下来的趋势,霍建国向记者表示,未来11月、12月份的出口表现,和基数的相关性比较高。但从全年来看,出口增速维系在3%~5%之间,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东海期货的研报则指出,中国10月出口增速同比下降且超出市场预期。主要由于去年四季度“抢出口”形成的高基数、当月工作日天数减少拖累以及当月出口均价大幅回升所致。目前来看,随着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达成共识以及欧美需求回升,预计未来出口虽然可能边际有所回落,但整体仍将保持韧性。
集成电路、船舶等产品依然保持高增态势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43万亿元,增长8.7%,占我出口总值的60.7%。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19万亿元,下降0.7%;集成电路1.16万亿元,增长24.7%;汽车7983.9亿元,增长14.3%。
同期,出口劳密产品3.38万亿元,下降3%,占我出口总值的15.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9050亿元,下降3%;纺织品8441.9亿元,增长1.8%;塑料制品6145.5亿元,下降0.1%。出口农产品5989.8亿元,增长2%。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10个月,以高端制造为代表的产品出口依然保持较高增长的态势。集成电路、汽车、船舶、液晶平板显示模组等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此外,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外贸的主力军。海关数据显示,前10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21.28万亿元,增长7.2%,占我外贸总值的57%,比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91万亿元,增长2.9%,占我外贸总值的29.3%;国有企业进出口5.04万亿元,下降8.1%,占我外贸总值的13.5%。
冯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全球范围内AI(人工智能)投资大幅度增长,加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效果比较明显,带动芯片、新能源汽车等出口快速增长,正在对整体出口形成重要支撑。
冯琳还表示,往后看,10月底中美经贸会谈取得成果,所谓“芬太尼关税”下调10个百分点,24%的对等关税暂缓期延长至1年,其他方面也有重要进展。
此外,从国别来看,记者注意到,尽管中国对美出口依然延续两位数下滑,但对欧盟国家出口却表现出较好的水平,对部分欧盟国家出口甚至出现两位数增长。
据海关总署统计,前10个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8.4%,其中,对德国出口同比增长10.6%;对法国出口同比增长7.9%;对意大利出口同比增长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