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北京)相关工作情况。本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期,《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开发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良好开局。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着眼巩固北京市数据、科技、人才、市场、生态等多方面优势,抢占数据发展制高点,提升未来城市核心竞争力。着眼破解数据领域发展难题。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过程中,面临数据产权界定不清、数据流通交易不畅、数据服务供给不足、数据安全不托底、数据基础设施亟需布局等问题。探索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数据价值全面释放。此外,《实施意见》还着眼强化政府引导,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各方共同投身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
据介绍,《实施意见》提出,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统筹数据发展和安全,建设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打造国家数据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到2027年,实现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试点任务在京率先完成。到2029年,数据要素实现顺畅流动、高效配置,数据要素成为北京城市竞争新优势,有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于试验区(北京)的建设路径,《实施意见》提出试验区建设的“243”框架。具体而言,就是夯实数据基础制度、数据基础设施“两大基础”,打通数据供给、流通、应用和安全“四个环节”,构筑数据技术创新、要素服务和产业发展“三大体系”,在北京全域打造数据制度协同完备、数据资源高效流通、应用场景融合开放、数字生态创新活跃、数据治理安全可控的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实施意见》还提出,要加强组织实施,强化定期调度,建立数据要素市场监测评价机制。要强化人才建设,拓展各类引才渠道、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成长,更好发挥首席数据官作用。要完善政策保障,围绕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场景应用等方面加大政策协同,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配置为主的多元化保障机制。要扩大综合示范效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