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第八届进博会举办期间,上海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进博会蓝皮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研究报告(No.7)》,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前七届进博会取得的成效,指出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球经贸合作、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推动实数融合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蓝皮书指出,自2018年以来,进博会通过服务贸易展区的动态升级、功能拓展与机制创新,持续汇聚全球优质服务资源,完善政策生态,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市场拓展与需求创造层面,进博会通过多维机制激发服务贸易增长潜力。一方面,为全球服务企业提供展示前沿方案的舞台,如德铁信可展示的绿色物流解决方案、邓白氏发布的全球企业大数据生成式AI助手,助力中外企业共享中国服务业开放红利;另一方面,通过“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实现供需长效对接,国内制造业企业与海外设计公司合作,催生“设计+生产”新需求,中小企业通过对接海外金融机构获得定制化服务,形成服务消费新增量。同时,进博会推动服务贸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如汽车制造商采购新能源电池研发服务,同步带动检测、充电设施设计等配套服务发展,构建起完整的服务贸易需求对接链条。
产业升级与创新促进是进博会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通过引入全球高端服务资源,进博会形成“标杆效应”,倒逼国内产业提质增效。国内物流企业借鉴海外智能仓储技术加速数字化改造,金融机构通过跨境服务对接优化风险管理模型。海外前沿技术与模式的展示进一步激发本土创新,催生“线上+线下”会展服务、“AI+教育”等新业态。尤其在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过程中,进博会推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普及,引领服务贸易向技术密集型、低碳型升级。
政策支持与创新举措为进博会赋能服务贸易提供坚实保障。在资金方面,依托中央和地方渠道及引导基金创新支持方式;在税收政策上,落实服务出口增值税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平台建设方面,构建知识产权预警平台,助力企业海外维权;相关服务持续升级,海关推出18项通关便利措施,口岸设置专业窗口和专用通道,出入境“绿色通道”保障商务人员流动,全方位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生态。
在实数融合赋能下,进博会通过搭建全球服务贸易合作枢纽,既拓展了市场空间、释放了需求潜力,又推动了产业升级与政策创新,成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与“试验田”。
蓝皮书还指出,进博会加速了中国产业与国际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以制造业为例,国外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制造技术通过进博会进入中国,众多国内制造业企业引入相关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线改造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与国际产业链在生产环节的联系。在新兴产业方面,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在进博会上集中展示,国内相关企业积极与国际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实施研发项目,推动新兴产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与国际接轨,融入全球产业链布局。
通过进博会平台,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建立起广泛的合作网络,在原材料采购、零部件供应、产品销售等环节开展合作。例如,在汽车领域,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从国外进口先进的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同时将部分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整车出口到国外,实现产业上下游的国内国际联动发展,促进全球生产要素在中国市场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