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潮涌,八方宾朋来。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开幕。作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举办的首场重要经济外交活动,本届进博会吸引了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超4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的全新规模,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坚定决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专章部署“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为新时代开放发展指明方向。第八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正是对全会精神的生动践行。商务部创新打造“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品牌,通过主题国对接、区域特色对接等十大系列活动搭建世界共享的开放型市场新机制,让进博会这一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成为全球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创新活力的“孵化器”、共赢发展的“加速器”。
创新赋能:前沿成果点亮全球发展新赛道
创新是开放合作的核心动能,本届进博会以“新”为钥,解锁全球产业升级与科技突破的无限可能。CR450动车组模型、月球科研站沙盘、“嫦娥五号”月壤样本、6G应用场景裸眼3D展示、脑机接口平台等前沿科技集中亮相,既呈现“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的卓越成果,更与“十五五”规划建议高度契合,彰显中国科技创新的坚实底气。
进博会配套活动丰富多元,凝聚全球智慧。《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同期举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设置了33场分论坛及闭门会,将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顶尖学者参加虹桥国际经济论坛,400余位政商学界知名人士共商共议全球治理和开放合作议题,发布21项成果文件,还将举办贸易洽谈、投资促进等活动80余场。
全球领军企业携硬核成果云集,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利润场、应用场”。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向记者介绍:“借助第八届进博会这一世界级交流合作平台,将全面展示‘中国中心’战略下的研发成果,包括全新升级的MTZ空气断路器、PrismaSeT电池开关柜等多款中国原创和首发首展产品,以及赋能油气化工、数据中心、零碳园区等典型行业的转型成果。”
霍尼韦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全球首发HPT系列高纯压力传感器由中国本土团队研发生产,采用耐腐蚀材料与精密测量技术,在复杂工况下可以保证精准可靠,满足半导体工艺对气体供应的超纯需求。
Cybercab特斯拉赛博无人驾驶电动车开启亚太首秀,全车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与Cybercab同台展出的还有两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此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在进博会上表现亮眼,医疗领域跨国企业带来多个聚焦慢性疾病、罕见病治疗的医疗新方案,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首次参展并带来首秀新产品……各类创新成果交织成全球产业升级的生动图景。
开放聚力:制度红利筑牢国际合作新基石
本届进博会以“开”为桥,用实打实的制度创新与环境优化凝聚全球合作合力。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举办进博会,就是要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新消费题材扩容,激活市场潜力。本届进博会引入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体育经济、汽车文旅等新题材,导入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平台,助力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以新供给响应新需求。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赢得外资点赞。中国“扩大开放”已经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近年来,一系列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的举措不断推出。202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发布,明确“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完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加大行政裁决执行力度;支持各地区依托展会知识产权工作站,受理参展产品版权、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申请,提供有效预防侵权措施;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等。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我们看到中国市场的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与影响力的市场之一。”拜耳大中华区法务专利与合规副总裁张慧洁向记者坦言,得益于专利保护制度完善和创新药物专利延长政策,拜耳在中国的创新药物上市速度已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与全球同步。据悉目前拜耳已在中国获批上市19款创新药物。
政策部署保驾护航,释放强烈信号。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盛秋平表示,这释放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办好本届进博会,将是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进一步扩大经贸“朋友圈”的重要举措。
信心领航:超大市场锚定共赢发展新未来
信心是合作共赢的基石,中国以开放合作的“确定性”,对冲国际合作环境的“不确定性”,让进博会成为全球企业扎根中国、共享机遇的信心之锚。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过15万亿美元。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巨大。
盛秋平表示,通过进博会平台,持续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开放创新,打造“投资中国”“购在中国”“出口中国”等品牌,为“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博会的持续举办,充分体现中国持续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确定性。
中国经济的“确定性”也得到了外资企业肯定的回应。瓦里安医疗大中华区总裁钱圣来对记者表示:“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飞速发展和变革,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回应旺盛的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和践行新质生产力。”
“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蕴含巨大潜力,尤其是放疗设备市场的规模还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钱圣来表示,对中国的营商环境和供应链能力充满信心,始终坚持与本土供应商携手合作,支持国内优秀供应商技术升级,攻克直线加速器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瓶颈,提升产业链能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彰显独特底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苏庆义向记者表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意味着内销潜力巨大,为我国出口转内销创造了空间。在外需面临压力背景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推进出口转内销,能够承接被压缩的外需部分,减小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助于创造生产的竞争优势。苏庆义认为:“大多数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平均成本呈下降趋势。我国市场规模大,有利于企业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建立起生产成本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这份底气让外资企业坚定深耕中国的决心:瓦里安医疗深耕中国医疗设备市场,与本土供应商携手攻克核心部件国产化瓶颈;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居首,即便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依旧“掘金中国”,彰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用实打实的成果证明“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互利共赢传递中国温度。本届进博会首次设立了最不发达国家产品专区,通过提供部分免费展位方式,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展商提供支持。卢旺达的辣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尼泊尔的羊绒、贝宁的菠萝等特色产品早已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如今更多欠发达国家的优质商品借进博之桥登陆中国市场,让创新红利跨越贫富、惠及全球。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参展的最不发达国家企业数量达到163家,同比增长23.5%。
潮起东方,开放不止。第八届进博会的举办,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坚定承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诚意不会变,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努力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