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8 02:53:10 股吧网页版
监事会退场审计委“接棒” 5444家上市公司治理进阶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郭婧婷

  运行近三十年的传统监事会制度,即将于2026年1月1日退出上市公司治理的历史舞台。

  2025年以来,沪深北三市的上市公司公告栏里,“取消监事会”及相关人员免职的声明呈现“扎堆”之势。这场波及A股5444家上市公司(截至2025年10月28日)的治理结构大调整,来自新公司法与证监会配套规则的要求。其核心在于,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全面取代运行多年的监事会。

  受访专家表示,这标志着中国公司治理从传统的“二元制”向“单层制”的转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从更长周期看,这项变革会把监督重心前移,形成“事前把关、事中纠偏、事后问责”的闭环,推动独立董事从“合规配置”回到“实质监督者”。随着更多公司完成从监事会到审计委员会的迁移,信息披露质量、内控成熟度和审计沟通质量预计同步提升,资本市场的透明度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也将随之改善。这既是制度层面的“权能归口”,也是治理生态的“功能回归”。

  上市公司密集调整治理结构

  这场变革的源头,始于2023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2024年12月27日发布的《关于新〈公司法〉配套制度规则实施相关过渡期安排》,以及2025年3月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25年修订)》(以下简称《章程指引》)。

  新公司法在法律层面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提供了灵活性,允许公司在“监事会/监事”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中任选其一,打破了两者必须同时设置的旧有格局。

  《章程指引》则为所有上市公司明确了单一路径:必须选择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取消监事会或监事岗位。监管层设定的最终时限为2026年1月1日。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公告发现,近期众多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公告,宣布修订公司章程,取消监事会及职工代表监事。

  这场变革同样覆盖了正在冲刺资本市场的“预备队”。

  例如,沪市主板新受理的企查查已在9月取消监事会;已进入注册环节的摩尔线程则先行采用了审计委员会模式;而健信超导则在注册稿中明确计划在2025年10月董事会、监事会换届时完成调整。

  审计委员会“接棒”

  随着新规落地,市场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改革背后的深层动因。

  “此次调整绝非简单的机构撤并,而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一次优化重构。”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于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轮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把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权”从传统的双层制(董事会—监事会并行)转为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为核心的单层监督架构,提升监督的专业性、穿透力与响应速度,同时强化公司治理的“公司自治”与问责链条的一致性。

  针对审计委员会制度对上市公司的意义,锦波生物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唐梦华表示:“一方面,审计委员会凭借专业性和独立性,能够对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增强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审计委员会的前瞻性和风险导向,有助于北交所上市公司提前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保障公司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助力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专精特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此外,“审计委员会制度还有助于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通过规范公司运作、强化内部监督,推动公司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该制度也能促进北交所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提升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品牌价值,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汇聚,共同推动北交所市场的繁荣发展。”唐梦华如是说。

  针对监督权失灵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告诉记者,其成因也复杂多样。其一,监督者无力对抗与制约控制权作祟的潜规则。在控股股东、实控人与内部控制人的强势操纵下,不仅监事会有名无实,股东会与董事会也很难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股东会有时异化为“大股东会”。有些监事与独董沦为控制权人的傀儡,缺乏独立监督人格。与控制权人分庭抗礼的中小股东及其代言人即使担任监事或独董,在股东会奉行资本多数决、董事会与监事会遵循人头多数决的规则下也势单力孤,难有作为。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持有类似看法,监事会虽被赋予监督职权,但经常缺乏有效的履职保障机制。监事会的成员通常在人事和薪酬上受制于董事会或管理层,容易形成“下级监督上级”或“被监督者决定监督者命运”的尴尬局面。

  唐梦华表示,对于锦波生物而言,候选人对生物医药行业,尤其是胶原蛋白及相关医疗器械领域的理解是重要的选拔考量因素。具备相关行业知识的成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技术特点以及市场环境,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提供更精准、更具针对性的监督和建议。同时,公司也会优先考虑那些有生命科技公司审计或治理经验的专家,为公司带来更专业、更高效的监督服务,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动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公司治理实现根本性转型

  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这场制度变革关乎中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生态的进一步优化。

  受访专家认为,从长期看,这一调整将推动A股市场公司治理实现根本性转型。随着更多公司完成治理迁移,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风险防控能力与整体透明度预计将同步提升,为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奠定更为坚实的治理基础。

  随着原监事会的职权全部转移给审计委员会后,责任主体发生了根本变化。未来如果发生财务造假或治理失败,审计委员会的成员(特别是独立董事召集人)是否将成为法律追责的第一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此,卢鼎亮指出,审计委员会将集中承担原属于监事会的核心监督职能,特别是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方面的监督责任。一旦出现财务造假或重大治理漏洞,审计委员会成员是否勤勉尽责、是否为公司的最大利益尽到通常应有的合理注意义务,将成为重要的争议焦点。

  “审计委员会仍存在监督局限性,其作为董事会的下属机构,独立性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新的治理模式应当清晰界定审计委员会与全体董事会、其他专门委员会以及管理层的权责边界,保障监督者的独立性、专业能力和问责机制,避免出现新的监督盲区。”卢鼎亮表示。

  对于解决关键机构的独立性问题,于耀提出一个思路,即把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从“内部提名”转为“市场化选贤”。

  于耀建议,由交易所或行业协会牵头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入库需通过资格审查与利益冲突穿透核验,并对过往任职、关联关系、执业记录、处罚情况实现统一披露与动态更新。上市公司在更换或增补独董时,应当从人才库中按专业序列(会计审计、法律合规、金融工程、IT/数据与内控、ESG等)候选名单中提名,同业回避和关联交易回避,并允许中小股东单独或合并提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