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市场回暖大背景下,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湘印象”,000863.SZ)的业绩表现并不容乐观。
日前,三湘印象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30%,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7.27%。而在今年前三季度,三湘印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9.2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70%。
除业绩大幅“滑坡”外,三湘印象在大手笔收购知名演艺公司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印象”) 100%股权,并涉足文旅行业10年后,业绩仍高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存量业务。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其文化演艺业务营收占比仅为10.16%,同期房地产销售业务营收占比则高达78.68%。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3个多月前的7月8日,三湘印象终止了控制权变更及相关交易事项。这也意味着,三湘印象最终未能成功易主武汉联投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投置业”)。
不仅如此,三湘印象正在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搭上”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风口正盛的新兴产业“班车”。三湘印象方面此前表示:“公司将重点关注AI、 机器人、半导体、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培育新的增长引擎。”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原因、如何提升文化演艺板块盈利能力等问题,记者按照三湘印象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要求向公司邮箱发送了采访函,但未获得进一步回复。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没有计划安排接受采访。”
地产板块多年“零拿地”
三湘印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和其房地产业务不振密切相关。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三湘印象营业收入约为2.18亿元,归母净利润仅为145.62万元,同比下降97.27%;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95亿元,同比下降39.27%;归母净利润为737.34万元,同比下降88.70%。
对于营业收入变动的原因,三湘印象方面解释称:“主要系本期项目交房结转收入减少所致。”
而在今年上半年,三湘印象营业总收入为3.77亿元,同比下降37.37%。其中,房地产销售业务收入为2.96亿元,同比下降42.67%,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78.68%。对此,三湘印象方面同样解释称:“主要系本期项目交房结转收入减少所致。”
事实上,在三湘印象营收版图中,房地产业务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房地产行业老牌上市公司之一,三湘印象成立于1996年,2012年8月通过“借壳”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曾在上海市、杭州市等地打造了“花城系列”“海尚系列”“印象系列”等产品。
不过,近年来,三湘印象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镇。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上半年底,三湘印象共有四宗住宅地块处于开发状态,分别为三湘森林海尚城15号、17号、18号、19号地块。此外,三湘印象在售项目也全部集中于燕郊镇,如三湘森林海尚城14号、15号地块等。
燕郊镇地处典型的环京楼市区域,近年来房地产销售去化并不乐观。三湘印象旗下的楼盘也不例外,其2025年半年报显示:“各省市地区因城施策,政策变化会影响市场供需及价格,对公司已有项目的去化将产生一定影响。”
不仅如此,三湘印象已有多年未在土地市场公开拿地。据了解,三湘印象最近一次拿地或要追溯到2017年。当年1月19 日,其全资子公司上海三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杭州市竞得杭政储出(2016)46号土地使用权。
在多年未拓储的情况下,三湘印象仅靠燕郊项目“支撑”房地产业务,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背景下如何加快去化也备受关注。
“全力提速三湘森林海尚城的销售去化与交房进度,以销定产,以存量去化为抓手大幅扩充经营现金流,确保燕郊项目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三湘印象方面表示。
文旅营收占比不足两成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三湘印象进军文旅行业的转型成效同样难言乐观。
据了解,早在2015年,三湘印象便在原有房地产业务基础上,确立了“房地产+文化”的“双主业”格局。
因大手笔收购行业明星企业观印象,三湘印象曾一度成为行业焦点。2015年7月,三湘印象发布公告称,为实现“地产+文化”的全面转型发展战略,以溢价18.64倍、总价约19亿元收购观印象100%股权。2016年5月,三湘印象最终完成这笔收购,并新增文化旅游演艺类业务。
在文旅行业,观印象“大有来头”。相关资料显示,观印象是国内实景演出和情景体验剧的创领者,前身是IDG资本联手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中国著名导演设立的北京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最忆”“印象”“又见”和“归来”四大文旅演艺高端品牌,经典代表作有《最忆是杭州》和《印象·刘三姐》等。
三湘印象方面表示,收购观印象,将有助于抓住行业机遇,在资源、品牌和项目上寻求有效联动,充分融合渗透,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协同发展,实现公司业绩的稳定持续增长。
然而,三湘印象曾寄予厚望的文化演艺板块对公司总营收的贡献率并不高。Wind数据显示,2020—2024年,三湘印象文化演艺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3.24%、2.14%、2.50%、19.19%及10.63%,最高点也尚未突破两成。
今年上半年,三湘印象文化演艺板块实现营收0.38亿元,占比仅为10.16%,和同期房地产销售板块营收占比近八成相比,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能否培育新增长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承压之下,三湘印象还曾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2023年11月18日,三湘印象发布《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暨复牌的公告》,联投置业拟协议受让三湘印象控股股东上海三湘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湘控股”)、实控人黄辉合计持有的2.95亿股三湘印象流通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5%。
在原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放弃表决权,并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后,三湘印象控股股东将变更为联投置业的控股股东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湖北省国资委。
三湘印象方面彼时在公告中表示:“相关协议的履行,将有利于公司引入国有控股股东,增强产业实力,整合资源优势,提升抗风险能力及盈利能力,有助于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过,在一年多时间后,上述控制权变更事项“无疾而终”。2025年7月8日,三湘印象发布《关于控制权变更及相关交易终止的公告》称,收到联投置业发来的《工作联系函》,要求终止《股权转让协议》,同时请三湘控股配合返还共管账户资金。
“公司是否已找到符合自身价值的发展道路?”面对投资者的“发问”,三湘印象方面回复称,公司将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速存量资产去化,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核心方向,着力推进聚焦文化产业深耕升级、加速房地产存量资产处置及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等三大战略举措。
三湘印象也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出,将积极探索并拓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具体包括AI、机器人、半导体、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三湘印象方面表示,此举有助于培育新的增长引擎,驱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不过,三湘印象能否如愿达成目标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