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期净利润为亏损状态,预计2025年全年净利润仍为亏损状态。”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夫特”,688165.SH)在日前披露的三季报中,对投资者作出了明确的风险提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科创板机器人龙头企业,埃夫特自上市以来,尚未实现盈利。今年三季报业绩,亏损仍未遏制,且同比再度扩大。在战略调整后,工业机器人行业内卷加剧,整个行业出现了“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埃夫特无法独善其身,导致连续亏损仍在持续。
就公司经营情况、新建项目等相关问题,记者致函、致电埃夫特董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部分问题涉及商业秘密不方便作答,其余以回函为准”,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
今年,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需求持续释放,市场需求旺盛,工业机器人产量实现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9.8%。产量增长的同时,销量也同步增长,而且不断走俏国际市场。
资料显示,埃夫特于2020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企业,主营业务为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机器人整机、系统集成设备等。
事实上,随着市场对国产品牌机器人的认可和需求的释放,自2024年以来,埃夫特机器人产量、销量均实现大幅上涨。但是,在此背景下,埃夫特2025年三季报却仍是一份“败报”,营业额、净利润都同比下降,盈利压力突出。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10.18亿元营收,到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已缩水至7.02亿元,降幅超三成;归母净利润从2024年三季度的亏损1.05亿元,扩大至2025年同期的2.00亿元,亏损幅度近乎翻倍。
基于三季报的“糟糕”业绩,埃夫特方面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1.03%,主要在于公司非战略业务系统集成业务收入下降57.26%所致。
一方面,2025年行业的价格竞争依然在持续,叠加公司对战略客户的策略性价格,公司的产品整体价格持续下降,机器人业务收入下降17.05%。
另一方面,欧洲汽车行业面临转型,电动汽车政策调整,以及成本压力、区域分化和外部竞争等多重挑战影响下,公司的欧洲主要汽车主机厂客户推迟投资和削减在手订单,直接导致公司境外系统集成业务规模下降以及毛利率大幅下滑,公司集成业务收入受此影响整体下降57.26%。
此外,销售毛利率的持续走低,也是埃夫特盈利恶化的重要诱因。2024年年报中,公司销售毛利率尚且维持在17.20%的水平,然而,到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骤降至5.46%,尽管二、三季度略有回升,但前三季度整体仅为7.55%,较2024年同期下降近55.90个百分点。
从主营业务来看,作为埃夫特的战略核心业务,机器人整机业务对公司盈利表现的影响举足轻重。三季报中,公司提到,机器人业务收入下降17.05%,但相关具体数据并未披露。不过,根据其上半年数据,该业务尚不足以扭转公司业绩。
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埃夫特工业机器人销售量比2024年同期增长近20%,高于中国市场平均增速,带动公司机器人产品市场占有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5.4%,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的5.5%。
但是,与此同时,市场竞争白热化带来的价格压力也更加突出,2025年上半年,产品整体价格持续下降,机器人业务收入下降7.44%。
机器人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而营业收入却在缩减,这背后原因在于毛利率不断降低。2023年年报中,机器人整机业务的营收占比为45.30%,毛利率为22.41%,到2024年年报,该业务营收占比上升为59.24%,毛利率却降至19.27%,到2025年半年报,该业务营收占比升至72.77%,而此时的毛利率仅为12.09%。
财务压力加剧
多年的亏损下,埃夫特的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资产负债表变得“难看”,资产结构失衡。近三年,其资产规模稳中有降,但负债规模和负债率却连年攀升,资产流动性也逐步走弱。
记者梳理看到,2023年年末,埃夫特资产负债率为45.97%,到2024年年末,资产负债率上升为53.55%,截至2025年9月30日,资产负债率再度上升至56.16%。截至2023年三季报,埃夫特流动资产为24.82亿元,占资产总计的70.35%;截至2025年三季报,其流动资产降至23.81亿元,占比降至67.67%。
根据披露,截至2025年9月30日,埃夫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104.80万元,而2024年同期该指标为-487.71万元。而纵观公司上市5年来的财报,其中仅有2024年年报中,该指标短暂回正为1140.93万元,其余报表中,全部为负,可见其“造血”压力之大。
对此,其三季报中指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且较上年同期扩大,主要系公司智能机器人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带来的人工薪酬以及采购支付金额大幅增加,以及年度汇算清缴后支付上年度各项税费等金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时收到的税费返还减少所致。
在成本控制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埃夫特“三费”总计2.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56.78万元;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8.08%,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18%,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6.29%,财务费用同比减少55.32%。
值得注意的是,埃夫特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2021—2025年三季报中,1—9月公司投入研发费用总额分别是7666.75万元、7147.74万元、6862.48万元、7777.04万元、14488.03万元。相对应的,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值分别为8.98%、7.24%、4.81%、7.64%、20.64%。
上市前四年,埃夫特的研发投入并不突出,研发占比均在9%以下,而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86.29%,其研发占比也增至20.64%,可以看出,今年对研发的巨额投入,即是对聚焦资源加注机器人业务的重要体现。
当然,占当期营业收入两成的研发投入必然挤压利润空间。埃夫特方面表示,净利润亏损扩大一方面系收入规模不足和毛利率下降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公司为产品及技术研发保持了较高的投入,研发费用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重仓机器人赛道
经过战略转型,埃夫特看到了机器人行业蕴含着巨大机遇和市场潜力,因此,在其聚焦机器人业务时,几乎倾注了所有资源,当然也包括IPO募资的剩余部分。
2024年8月30日埃夫特发布的《关于投建埃夫特机器人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的公告》提到,公司拟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在安徽省芜湖市通过购买土地用于投资建设埃夫特机器人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以下简称“超级工厂”),根据初步测算,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18.93亿元。
按照规划,超级工厂项目将采用自有知识产权和技术,新建集自动化装配、立体化仓库、数控加工中心、核心零部件生产、质量检测中心为一体的超级智能化数字工厂,含研发技术实验中心、行业运用工作站、埃夫特科创中心、展厅多元化的科研基地,项目建成并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10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
而且在2024年11月,埃夫特董事会决定,将“下一代智能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3个募投项目结项。同时,将剩余募集资金21228.89万元全部用于投建超级工厂项目。
经过10个月前期筹备,2025年9月1日,埃夫特在安徽省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举行了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开工仪式,此次开工也意味着超级工厂项目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记者梳理看到,2024年全年,埃夫特机器人产量和销量均不超过2万台。具体地,公司全年生产桌面及SCARA机器人、中小负载机器人、大负载机器人总计16333台,而全年销售量总计为15946台。
而按照规划,超级工厂未来全面达产后,预计将年产10万台工业机器人,远超当前产销规模。那么,未来投产后产能如何消化?该公司董办工作人员未给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