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稳定器”与“调节器”的核心价值愈发凸显,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多家涉储企业业绩表现亮眼,储能业务已成为驱动企业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进入下半年,海外订单规模剧增,产品价格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业内机构及头部企业一致看好行业发展前景,预计2026年全球储能市场增速有望接近50%。
阳光电源(300274.SZ)方面认为,新能源与储能已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协同发展逻辑。该公司指出,新能源达到一定比例后,需要依靠储能实现电力平衡;储能规模增加后,又能为新能源发展拓展新空间。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王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26年储能市场或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但需求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AIDC(AI数据中心)配套储能系统将迎来规模化部署高峰期,大储市场需求将向“4小时及更长时长”迁移,C&I(商业和工业)市场的增长韧性预计超过户储。
储能需求强劲
在储能市场需求增长的驱动下,涉储企业的业绩也“水涨船高”。
其中,海博思创(688411.SH)在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突出,尤其是第三季度呈现爆发式增长。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124.42%;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激增872.24%。海博思创方面表示,其紧抓国内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机遇,依托多年积累的市场、技术和研发竞争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较高份额,同时加速拓展全球市场,推动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海博思创方面此前透露,2025年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国内储能规模长期增长趋势明确,“136号文”出台后,储能成为独立市场投资主体,与新能源建设解耦,逐步形成独立盈利模式;二是海外市场快速扩张,尤其以北美、欧洲和东南亚等市场为核心;三是新应用场景拓展,大功率充电与储能结合、数据中心配储、柴发替代等场景需求预计快速增加。
同样受益于储能业务的拉动,阳光电源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4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56%。业务层面,该公司储能发货同比增长70%,海外发货占比攀升至83%。阳光电源方面表示,得益于全球市场需求保持强劲,叠加公司已形成的良好口碑和品牌效应,储能盈利能力基本稳定。
同期,亿纬锂能(300014.SZ)实现营业收入450.02亿元,同比增长 32.17%;归母净利润为28.16亿元,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单项坏账计提影响,则归母净利润为36.75亿元,同比增长18.40%。
值得一提的是,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出货早已超过动力电池。亿纬锂能董事、董秘、财务副总裁江敏表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储能电池出货48.41GWh,同比增长35.51%。展望第四季度,储能依然保持满产满销,出货量预计环比持续增长。
相较于上半年,鹏辉能源(300438.SZ)在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当季度营业收入为32.8亿元,同比增长74.96%;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977.24%。
记者从鹏辉能源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该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储能行业需求爆发、产能释放及销售规模扩大,目前其保持满产状态,订单需求旺盛。
此外,派能科技(688063.SH)在前三季度亦保持增长,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56.13%;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94.01%。派能科技方面表示,业绩变动主要系家用储能市场复苏,工商业储能及钠电和共享换电电池等业务快速增长所致。
记者注意到,2025年前三季度,储能电池和系统集成企业频传订单捷报,海外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近日透露,今年前9个月,中国企业新获308个海外储能订单,总规模214.7GWh,同比增加131.75%。其中,欧洲48.08GWh、澳大利亚43.21GWh、中东40.06GWh、印度13.25GWh、智利10.81GWh,欧洲、澳大利亚两大市场占比均超五分之一。
王建向记者表示,2025年储能市场签单活跃,主要由中美欧电网侧储能、AIDC配储、特定户储等多个细分领域共同拉动。比如,中国新能源持续的配储需求及“独立储能”模式的成熟,推动电网侧储能招标量持续保持高位。美国IRA法案(30% ITC税收抵免)极大刺激了项目经济性,以及得克萨斯州的电网波动和高电价使得储能套利空间巨大。而欧洲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电网急需储能提供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
据悉,受需求提振影响,储能电芯价格在第三季度出现小幅回升。InfoLink Consulting分析指出,国内储能电芯需求旺盛,头部电芯厂高位排产预计维持至2026年1—2月,实际成交价处于高位。进入11月,部分厂商报价重心上移,短期成交价或继续小幅抬升。
鹏辉能源相关人士表示,储能电芯价格上涨仍取决于供需关系,下游储能需求旺盛则价格有望上行;目前储能电芯价格受上游原料价格影响并不明显。阳光电源方面则称:“前段时间314Ah电芯供应偏紧,主要受全球储能需求高增长驱动,但行业整体产能充足,当前供应情况良性稳定。”
市场或延续高增长
目前,机构和企业对2026年储能市场普遍保持乐观。王建预计,2026年储能市场或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但需求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
王建指出,一是AIDC将从“需求爆发”转向“规模化部署”。2025年是AIDC储能的“需求元年”,2026年将是“交付大年”。随着AI硬件的持续建设,配套储能系统将迎来规模化部署高峰期。二是大储市场需求将向“4小时及更长时长”迁移。2026年“4小时系统”的订单占比将远超“2小时系统”,这对企业系统集成的能力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C&I市场将加速渗透,特别是在中国、美国和非洲(柴发替代场景),C&I市场将展现出比户储更强的增长韧性。
阳光电源方面也预判,2026年全球储能市场或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增速为40%—50%。原因在于:一是新能源配储需求持续增加;二是部分海外电网的服役周期很长,从电网安全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配储需求迫切;三是用户侧市场需求在政策(如欧洲动态电价政策)带动下加速爆发。
阳光电源方面指出,预计2025年国内储能新增装机约130GWh,2026年将达到150GWh—200GWh。储能市场已从点状市场转向全球全面开花。其中,欧洲未来三年增速预计约50%;美洲市场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和智利,美国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为AI发展带来的大量新增电力负荷需求;中东非市场增长同样较快,大项目陆续招标落地;印度、澳大利亚等亚太市场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部分跨界企业也看好储能行业发展,并将其视为新的业绩增长点。近年来,光伏行业受供需错配及产品价格下行影响,企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以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阿特斯(688472.SH)等为代表的光伏巨头纷纷发力储能业务,以期增强盈利能力。
在光伏业务承压的背景下,储能业务已成长为阿特斯的业绩增长引擎。2025年1—9月,其大型储能产品出货量达5.8GWh,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三季度出货2.7GWh,同比增长50%。阿特斯方面表示,今年全球储能产品发货量预计为7GWh—9GWh,2026年出货量预计比今年实现明显增长。
阿特斯方面还表示,尽管机构对全球储能未来增长的预测存在较大差异,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欧洲及部分南美国家的储能项目储备增长显著。中国市场预计进一步提升市场化程度,随着储能电站开发意愿增强,技术领先和解决方案能力强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储能业务也有望改善天合光能的盈利质量。天合光能方面表示,目前来看,全球储能市场仍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2025年公司储能出货目标为8GWh,2026年的目标规划则在此基础上基本翻番。
据了解,目前天合光能已签订的海外订单超过10GWh,预计主要在2025—2026年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