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出资公告,令一只备受瞩目的央企战略性新基金正式走入公众视野。
近日,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联通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将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15亿元,认购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下简称“央企战略新基金”)份额,入资后其占比份额为2.94%。
而中国联通宣布参投的这只央企战略新基金,正是日前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的新基金。相关信息显示,该基金首期规模达510亿元人民币,旨在通过产业与资本联动,补齐中央企业在关键技术与前沿产业链上的短板,布局前沿创新领域,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领域开展投资。
其中,中国国新作为该基金的管理者,拟出资约150亿元,认购额占比29.4%,成为最大出资方。其他出资合作单位包括三大运营商等14家中央企业和北京市西城区。
据悉,该基金投资期为5年,管理和退出期为8年,其中投资期最多可延长2年,合计15年。截至目前,该基金的主体——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已于10月27日登记成立。
剑指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央企多方集体参与的战略性专项基金,“新兴产业”成为业界解读此次专项基金的重要切入口。瑞恒达产业研究经理王清霖认为,央企战略新基金的成立,紧密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十五五”规划建议的主要目标。
从政策背景看,国务院于202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曾明确要求,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王清霖认为,基金的设立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象化落实。
据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公开透露,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央企战略新基金将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核心,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助推央企加快战新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加快央企战新产业布局发展,促进国家重点领域高水平自立自强。
对此,王清霖认为,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最新发布,“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已被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许多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正是央企战略新基金此次瞄准的目标所在。《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同时,正如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指出,此次与中国国新及三大运营商共同发起设立央企战略新基金,是打造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有益探索。以长达15年的投资周期为例,王清霖认为,这也体现出一种“以耐心资本支持产业长期发展”的意图,与纯市场化短周期的PE/VC运作形成差异。
更为关键的是,多家市场研究机构指出,中国国新作为管理人的独特优势在此凸显——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央企运营平台,已形成覆盖基金投资、资产管理的全链条体系,握有12只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320个,金额超1200亿元。此次其牵头出资150亿元,进一步传递出长期布局的信号。
此外,王清霖还认为,从市场影响层面观察,央企战略新基金的成立有望对产业链上的“中坚企业”形成长期资本支持,提升产能与技术迭代速度,并通过央企与市场化资本的联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战新”领域。此外,这也将形成示范效应,为其他国资平台运作“耐心资本”提供样板。
三大运营商创投跟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央企战略新基金的出资方中,三大运营商成为重要出资人。其中,除了中国联通外,中国电信投资公司同样出资15亿元,与联通创投的持股比例均为2.94%,而中移资本更是以60亿元出资占据11.76%份额,位列中国国新、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后的第三大股东。
而若将三大运营商视为同一阵营,则三家在此次央企战略新基金中的合计持股比例接近21%,成为仅次于中国国新的最大出资阵营。
通信分析师周桂军认为,三大运营商作为头部央企,长期以来并非只做网络基建的“钱袋子”。随着数字化和算力需求暴涨,已经逐步把资本端作为实现产业协同与商业化变现的重要工具。而此次参投,也足可见其实力。
以中国移动为例,通过旗下“中移资本”“中移投资”两大直投主体以及多只产业基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投融资矩阵。据公开报道和年报,中国移动近年来投资规模巨大,其对外投资已超过千亿元,投资标的覆盖云、算力、AI、终端与数字内容等多个方向。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记者注意到,不少被投公司已经成为其产业生态的关键伙伴。
其中以此次央企战略新基金重点投资的量子科技与AI领域为例,中国移动在此次大会上宣布“点亮百城”量子试验网贯通,背后正是中移资本对国科量子、问天量子等企业的连续投资。而在AI领域,中移资本更已累计投资23家企业,涵盖算力芯片、大模型应用等环节,与中国移动“AI+行动计划”形成呼应——该计划提出2028年年底AI投入翻番,建成十万卡智算集群。
相比之下,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投融资策略更多体现为“产业配套+专业公司化运作”。如中国电信投资公司在量子通信领域同样早有布局。作为行业先行者,其投资的鼎桥通信已推出量子安全手机,与中国电信“量子密话”业务深度绑定。数据显示,中国电信在量子科技领域累计投入超30亿元,占其创投总额的41%,形成从核心器件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条布局。
而联通创投自2014年成立以来,管理规模已达数十亿元,专注于与中国联通业务协同的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网络安全等赛道,近年来聚焦“AI+工业互联网”融合赛道,在智能装备、工业软件领域频频动作,已投资多家企业,并与联通工业互联网平台“联通数科”达成合作。2024年,这些合作项目为中国联通带来超20亿元的新增收入。
Omdia电信战略分析师杨光认为,近年来运营商在云、算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商业推进与收入增长起到了明显拉动作用,并形成了稳固的产业生态。三大运营商加入央企战略新基金,无疑能凭借其在新兴产业链的布局优势,为央企阵营提供更高层次的“协同池”,成为既是资金供给者,也是潜在产业落地者的角色。
运营商与新基金优势互促
随着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科技型央企入局,业内普遍认为,央企战略新基金可能在运营商现有的创投优势方向上延展,并巩固三大运营商的创新实力。
周桂军认为,在投资方向与资源倾斜上,央企战略新基金明确强调的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高端装备与未来信息等领域,与运营商当前重点投入的“算力、AI、行业云、卫星/星地一体”等方向高度契合。运营商借助基金不仅可以扩大对这些领域的长期投入,而且可以在央企间实现“需求—供给—资本”三角联动,推动更多大规模工程与产业项目落地。
其中,人工智能与算力网络的深度融合首当其冲。如中国移动日前宣布升级的“AI+行动计划”明确,到2028年年底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智算基础设施,同时全国产智能算力突破100EFLOPS,九天大模型跻身国际一流阵营。周桂军认为,这意味着中移资本将加大对国产算力芯片、智能调度系统的投资。
同时,未来信息网络也在成为新的关注点。此次央企战略新基金重点支持的6G、量子通信等领域,与运营商主业形成天然协同。如中国移动已通过“国际生态联盟”布局全球算力网络,360个境外POP点为6G技术试验提供支撑。中国电信牵头的“6G系统计费研究”项目日前也在国际标准组织3GPP获批通过。
此外,绿色低碳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赛道同样值得关注。央企战略新基金提及的“未来能源”领域,正与运营商“双碳”目标形成共振。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移动目前已投资多家新能源储能企业,中国电信也通过投资光伏企业,实现自有数据中心绿电占比大幅提升。周桂军认为,这将有助于运营商在未来的业务转型。
更深一步看,杨光认为,运营商的业务模式正在从“连接+通道”走向“连接+算力+生态服务”。过去两年,三大运营商已把大量资本从纯5G基站建设逐步转向算力和AI能力建设,并通过创投和并购补齐云、AI算法与行业解决方案能力。加入央企战略新基金后,运营商或可以更快速地在卫星通信、高端装备或量子应用等新兴业务中,为其“第二曲线”创造更多商业化机会。
整体来看,业内认为,随着运营商加快从传统通信服务商向新型信息服务提供商深度转型,资本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央企战略新基金的启动,无疑将为三大运营商提供了更强大的国家级资本平台,以更系统、更具穿透力的方式,加速其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布局和资本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