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8 05:20:51 股吧网页版
PCB上游材料短缺 龙头厂商赚钱效应显现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秦枭

  “近来印刷电路板(PCB)供应链传出上游材料缺货,导致高阶载板ABF与BT载板出货受到影响,”PCB龙头欣兴电子董事长曾子章于近日指出,“高阶载板所需的T-Glass玻璃布、石英布、LoW CTE玻纤布等缺货预期还要一年才能缓解。”与此同时,PCB大厂金居新任董事长李思贤指出,观察目前市况仍供不应求,第四季度将是全年高峰,且未来2~3年需求仍然强劲,预估2026年营运将受缺货情形牵制。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PCB材料短缺问题已经对行业产生了显著影响,不仅导致部分高端产品的生产受阻,还可能引发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上升和交货周期延长。这种短缺现象背后,既有全球电子产业复苏带来的需求激增因素,也暴露出供应链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脆弱性。尽管各大厂商正在积极寻求替代材料和扩大产能,但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仍需时日。

  短缺全面蔓延

  若将芯片喻为电子产品的“中枢神经”,PCB则是承载所有思维与指令的“骨架”。它不仅为芯片提供物理支撑,更是实现芯片与外部设备电气连接的关键媒介。在人工智能服务器等高端电子设备中,PCB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数据传输的速度与稳定性,进而决定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显示,随着AI服务器需求快速扩张,全球大型云厂商正扩大采购、扩建数据中心及其他基础建设,并加速自研AI ASIC,预估2025年谷歌、亚马逊云科技、Meta、微软、甲骨文、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八大云厂商的合计资本支出将突破4200亿美元,约为2023年与2024年资本支出相加的水平,年增幅更高达61%。

  华鑫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全球云厂商资本开支继续保持高增长,AI服务器及相关领域多种创新方案涌现,使得高速材料、高端HDI、HLC等产品供不应求。

  一位产业链人士对记者表示:“普通的服务器PCB板子,价格大概在3000美元到15000美元之间;但是,AI训练用的服务器PCB板子,价格能涨到20万美元以上,而且需求量是翻倍的。就拿英伟达的GB200架构来说,使用的PCB板子数量比传统的训练服务器要多出1到2倍。”

  值得注意的是,PCB的供应短缺正在向全产业链全面蔓延。PCB制造依赖钻针、铜箔、玻纤布三大材料。其中铜箔作为核心材料,缺口尤为突出,尤其是AI服务器所需的HVLP4级高频高速铜箔,全球月产能仅700吨,而2025年需求已达850吨/月,缺口率超40%。民生证券预测,随着1.6T光模块放量,2026年月需求将突破3000吨,而有效产能仅1300吨,缺口率将扩大至42%,价格随之暴涨,目前HVLP4级铜箔报价已达30美元—40美元/kg,较HVLP2 级产品高出一倍。而玻纤布材料的供给矛盾同样严峻,2026年需求预计达1850万米,但当前产能仅1000万米,缺口超50%。

  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分析认为,当前PCB核心材料(如HVLP4级铜箔、高端玻纤布)短缺,本质上是AI算力需求爆发与产业链长期布局失衡的叠加效应。短期看,AI服务器对高阶HDI板、封装基板的需求激增,直接拉动了高端玻纤布、低膨胀系数玻纤布等材料需求。以2025年为例,国内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突破150万台,带动高端PCB需求同比增长85%,而高端材料产能释放周期长达12—18个月,短期供需错配导致供应紧张。长期看,全球PCB产业向亚洲集中,但高端材料(如ABF载板用T-Glass玻璃布)仍依赖日韩企业,国内产能布局滞后,叠加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瓶颈。因此,短缺既是AI浪潮下的短期阵痛,也是产业链长期结构性失衡的集中体现。

  扩产提速

  PCB龙头厂商在本轮AI浪潮中也赚得盆满钵满。沪电股份(002463.SZ)、威尔高(301251.SZ)等PCB企业近期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沪电股份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19亿元,同比增长39.92%,净利润10.35亿元,同比增长46.25%;威尔高在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07亿元,同比增长41.33%,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175.75%。

  沪电股份在财报中表示,营业收入的增加主要受益于高速运算服务器、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对印制电路板的结构性需求。对于营收增长的原因,威尔高方面也表示,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市场对PCB的增量需求及海外新客户拓展,公司销售规模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PCB产业此轮新增长周期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据Prismark数据,2023年,受全球库存压力和抑制通胀的加息影响,全球PCB市场规模下降15%至695.17亿美元。但随着市场库存调整、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等问题进入收尾阶段,同时由于AI应用的加速演进,PCB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Prismark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PCB总产值达735.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52亿元),同比增长5.8%。从中长期来看,全球PCB行业将迎来复兴,预计2029年全球PCB产值有望达到946.61亿美元,对应2024—2029年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2%。

  面对持续不断的订单需求,PCB龙头厂商正在扩大高端产能。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年初至今至少有11家PCB产业链上市公司披露了扩产计划。

  其中,景旺电子(603228.SH)在日前发布公告称,将投入自有或自筹资金50亿元人民币,对珠海金湾基地实施扩产投资计划。

  此前,生益电子(688183.SH)也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智能制造高多层算力电路板项目的议案》,计划投资总金额约19亿元人民币,整体项目完成后计划年产印制电路板70万平方米。奥士康(002913.SZ)也披露可转债发行预案,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总额不超过10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额投向“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聚焦高多层板及HDI 板产能建设,以应对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终端及智能电动汽车等下游领域的快速增长需求。

  对此,卢克林表示,头部企业加速扩产高端PCB(如HDI、封装基板),虽能抢占AI市场先机,但存在产能过剩风险。2025—2026年,国内头部企业规划投资总额达419亿元,若AI需求增速放缓(如2026年后算力投资增速降至15%以下),高端产能利用率可能下滑,引发价格竞争。中小厂商需避开与头部企业的正面竞争,聚焦三大策略:一是细分市场深耕,如汽车电子(2025年占比35%)、工业控制(占比25%)等领域,这些领域对PCB性能要求稳定,且头部企业布局较少;二是技术差异化,如开发低损耗覆铜板、导热金属基板等新材料,或专注Any-layer HDI及其他高端工艺,形成技术壁垒;三是供应链协同,与国产存储芯片厂商(如长鑫存储)绑定,开发适配国产DDR5的PCB产品,形成“国产存储—PCB”配套体系,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而在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看来,头部企业加速扩产在未来虽存在2—3年的产能过剩风险,但结构性分化明显。低端产能(如单双面板)因技术门槛低、同质化严重,易受价格战冲击,面临过剩风险。中小厂商需聚焦细分领域(如车用PCB、柔性板),绑定头部客户(如特斯拉供应链),或借助国产化浪潮实现降本(如中材科技攻关Low Dk玻纤布)。此外,通过差异化竞争与产业链协同,中小厂商可规避低端产能过剩风险,实现技术升级与成本优化,在高端突围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大而强”与“小而美”并存的产业格局,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